中国电影报专访新利luck18官网常务副院长傅亦轩
发布时间:2014-08-2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到中国文联工作之前,傅亦轩曾在国家广电总局配合电影局做过几次电影编剧的培训班,深知讲好一个故事的重要性。来到文联以后,根据文联党组关于积极在文艺家协会中发展年轻会员的工作部署,同时到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开展调研,了解到在当今中国市场上非常缺乏好编剧、好剧本,这就成为了研修院举办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的初衷。很多人认为举办一个培训班很简单,找老师上上课就行了。然而在傅亦轩看来却不那么容易,培训跟学历教育不一样,时间短,不是基础通识教育。而且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垂手可得,对编剧们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编剧班非常多,高校也在办,如何做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吸引学员积极参与?我们认为必须集各家之长,按需施教,以学员为本,差异化设置,持续培育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两年多来,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第一,按需施教。在举办研修班之前,我们做了多层次的调查,深入了解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机构和年轻编剧的需求,结合主办方的需求,学员个体的需求,影视制作机构、制片方、导演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其中,更加重视学员的需求,因为他们是有创作经验的,可能只是有某个点没有透。

第二,跨界研修。对电影、电视剧、话剧、网络剧的编剧跨界培训,通过各种剧目经典作品的赏析,找到共同的内核,找到对编剧来说共通的点。当初我们也是进行一个尝试,但是到今年三期下来,学员们对此非常认可,认为这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三,一条主线,四个融合。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文联党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贯穿始终。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培训机构最主要的地方,但我们并不是讲大道理,而是把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创作观通过名家大师、经典巨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同时进行国情时政方面的讲座,比如请外交部专家讲述我国的国际关系、请经济专家讲我国的经济形势,甚至请相关人士讲上访、环保等社会问题,特别受学员欢迎。四个融合,第一个是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也就是不同剧种的融合;第二个是艺术传承与时代发展的融合。我们分析传统经典剧目,从中找出其成功的原因和当前时代发展可吸取的经验;第三个是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融合。我们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弱,跟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不匹配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员在民族情怀的基础上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市场动向,展示中国梦想,让国外观众主动去观看;第四个是艺术与科学和市场的融合。比如正在上映的《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他们的叙事模式跟传统叙事模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是特别强调故事的叙述。我们不能回避这个现象,而应该从科学的角度、社会思潮的角度、网络时代的角度、观影人群的角度等去分析。在市场上,学员们大多数都是靠剧本为生,因此我们会找一些影视公司和制片方来谈他们如何选择剧本。还有请版权机构来讲一个剧作家怎样进行剧本维权等等。

第四,文联和协会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政策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三家协会联系、推荐了各自领域的众多著名编剧、导演、演员,从而使我们的编剧班名家荟萃,大师云集。许多授课老师都是从拍摄、演出现场风尘仆仆赶来,讲完课马上就赶回去。其实我们给的课酬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标准,对这些名家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他们的这种责任意识,使命担当,对学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和艺德教育。

中国文联举办的是中青年编剧的高级研修班,对报名学员有严格的要求,第一是必须有过剧本创作的经历,有剧本上演过;第二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第三是必须由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单位推荐,比如省文联、其他协会等。因此,大部分的学员水平都是很不错的,甚至在当地数一数二。所以在课程上也是请名师大家来讲,可能一句话就有很大的作用,用学员的话来说就是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名师大家不仅包括知名编剧,还有演员和导演,他们讲述是怎样看剧本的。同时,几个学员组成小组,由名师来给他们的分析指导剧本,学员之间也互相分析指点。

研修培训是基础,是开端,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到出人才、出成果上。因此,新利luck18官网提出了研修1+1+1的工作模式,即在举办高研班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延伸的配套服务,以推动研修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作品。傅院长说到,第一个1是指21天的研修班。大部分培训结束就是结束了,但我们在研修班结束后就讲学员纳入我们的服务范围内,长期跟踪他们的艺术创作和个人事业发展,不遗余力地建立联系,为他们服务;第二个1是建立网络服务平台。打通像微信、微博这些网络平台,并且做一个学员的动态信息库。例如每位学员都有一个自己的学号,他们的成就会在我们的网站上进行刊登,分享他们的一些创作经验。而且利用这个平台撮合一些学员之间的合作,同期或者非同期学员都可以;第三个1是每年都举办一些相关活动。例如今年在西安举办了剧本创作与时代精神座谈会。邀请影视制作机构、网站互通信息,推荐学员们的作品。此次活动促成意向性的剧本签约大概有11个。下半年我们还将在杭州举办另一个活动,邀请更多的影视制作机构。同时,我们在招收学员的时候也有意识的招收了一些大的影视制作机构的剧本负责人,为学员剧本的出路搭建一个平台从2012年举办首期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到如今已经是第三期,研修班从不墨守陈规,而是坚持与时俱进。我们的编剧研修班始终坚持按需研修,在基本培训框架的基础上每次都进行相应调整。每期培训前都会去调研,甚至找之前参加过培训的学员进行回访,报名结束后再次对学员进行调研,收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听到谁的课程等,找出大家最关心的几类问题。而且,今年我们还增加了海外授课,例如邀请台湾的吴兴国来讲课,邀请好莱坞的导演讲他们的运作规律。增加了网络方面的课程,邀请乐视、优酷的高管,讲授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例如网络剧的收视趋向,网络剧制作的思考等,对学员的帮助都很大。研修班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培训,学员们对于研修班有很强的归属感,傅院长说研修班就好像一个家一样,学员们私下里的交流合作也很多,也会说我是研修班哪期哪期的学员。这也使我们有信心把这个研修班继续做下去并做得更好。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强化自己在培训方面的能力,进行立体化的培训,除了编剧外,也培训具有国际视野的制片人、制作人,增强他们的运作的能力,把中国文化、中国梦推向世界。(中国电影报田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