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九期潘小楼联合改编话剧《女孩们》全国巡演
发布时间:2015-09-25 字号: A A A

继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首轮演出满场爆红之后,由我院中青九期校友潘小楼担任联合改编编剧的话剧《女孩们》拉开全国巡演序幕,9月12至13日,该剧上海站巡演告捷,下一巡演站为重庆。

话剧《女孩们》横版人物海报

7月15至26日,有“校园版罗生门”之称的话剧《女孩们》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高调亮相,年轻靓丽的女孩们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呈现了一场重重迷雾包裹下的青春“厮杀”。该剧改编自潘小楼小说《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由著名导演李伯男担任监制,李伯男导演工作室编剧、导演哈智超担纲导演。

多角度叙述 真实打造“校园版罗生门”

话剧《女孩们》故事发生在一所普通的高中,一群备受高考折磨的高三女生,在遭受精神与身体双重压力的境况下,却因帅气男医生的悄然而至,身体中蠢蠢欲动的荷尔蒙就在炎热的夏日被疯狂唤醒。一场似真似幻的传闻,激起女孩们固有的嫉妒和猜疑心理,微妙又易碎的关系,随着男医生的莫名消失,事件并未尘埃落定,相继而来的却是更深沉的恐惧和疑惑,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罗生门在暗地里悄悄进行。

《女孩们》剧照

小说原著作者、话剧改编编剧潘小楼说,文本创造灵感源于高一作为插班生的一次经历,当以一个外来人的视角围观时,就发现青春不全都是影视剧中的花前月下,自己的青春甚至多了几分暗黑和残酷。当把全本故事第一次发在网络时,蜂拥而至的读者深表赞同,于是当有契机将《女孩们》搬上舞台时,潘小楼更担当起了改编。她认为,青春应该有另一面,残酷青春的毒素,我们应该坦然面对。此番改编,根据话剧的形式做了相应调整,并在原基础上以少女时代和成年后的时间平行线叙述,偶有交叉,以期多面呈现——前者多于写实,而后者更注重风格化。

《女孩们》剧照

体验式训练 直面内心原罪

话剧《女孩们》由善于把握都市情感脉络的李伯男担纲监制,李伯男导演工作室编剧哈智超首次跨界尝试导演。他细腻的情感笔触和刻画现实的犀利反讽令话剧《女孩们》颇具期待。谈到创作初衷,哈智超坦言,我们总是试图逃避遮盖不完美的过去,不愿承认性格上的缺失与烙印,《女孩们》则是让我们正视不完美,直面内心的原罪和真实。而剧中女性角色的群像,哈智超则以“是面皆有心”来概括,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丰满到极致,甚至可以在她们身上找到每个人青春的影子。

《女孩们》剧照

据介绍,《女孩们》的演员均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演员,在2015年春,剧组启动演员征集活动,如今台上的五位女孩,是经过层层选拔,从2000名报名演员中脱颖而出。为了使演员能够与剧中角色感同身受,哈智超还特意在排练中穿插了体验式训练。在排练场内,她们投入的扮演女孩,而在戏外——她们去到高中体验生活,和高中生一起上课、吃饭、去图书馆上自习,回到学校的时光,体会个中滋味。

《女孩们》剧照

拼接舞美 追忆青春期情感萌动

除了好看的故事,靓丽的女孩,同样令导演哈智超兴奋的是话剧《女孩们》的舞台。话剧《女孩们》邀请到了著名舞美设计师、青年画家徐海东为此次舞美进行设计。在熟悉剧本的情况下,导演与舞美设计几次交流,最终,色彩与视觉的冲击成为了此次舞美的主基调,呈现一次颠覆传统意识里的青春悬疑故事。徐海东称,《女孩们》的主视觉采用灰色调的七巧板,这在他看来代表着青春期的一处颇有趣的情结。每个人被包裹在千篇一律的校服里,失却了个性的青春期就像一片片纯色的七巧板。而不甘挣脱的倔强就像灰色下无法隐藏的其他色彩。于是他将七巧板以拼接色彩的方式放置于舞台,加上几处景片上写就的诗,营造出青春期萌动的情感,空间色彩则渗透着小说中原有的悬疑气质。而此次的观演关系则更亲近,以道具的渗入消除了观众与舞台的界限,观众常常会置身于戏中道具看故事,颇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诗意。

《女孩们》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出现场,观众们还能听到著名音乐人舒文轩与原小说作者潘小楼为《女孩们》量身定做的主题曲《等不到说再见》,由“中国好声音”实力唱将黄鹤倾情演绎。

北京人艺话剧《女孩们》横版主题海报

校友简介

潘小楼,新利luck18官网中青九期校友,青年作家、编剧、导演。著有中篇小说《南风吹过露台》《青柠》《魁山》《小满》《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秘密渡口》《端午》等,系列短篇小说《喀斯特家族》。中篇小说作品入选《持灯使者》当代中国最新优秀小说推荐榜,获第一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小说组优秀奖,第五届广西文学创作花山奖。由豆瓣获奖中篇小说《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改编成的话剧剧作《女孩们》入选第六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展演,并在全国巡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