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一期校友董钧:大都荟·荟客馆的独特之处在于温暖与柔性
发布时间:2015-06-10 字号: A A A

近日,董钧接受媒体采访,畅谈了自己与艺术的渊源以及对大都荟•荟客馆“阅读改变城市”活动的看法。

荟客馆让读者有更多的选择和不确定性

董钧把阅读作为贯穿人生轨迹的爱好之一,“虽然现在每天被卷入网络社交平台的洪流中,被迫接收大量碎片化的无效信息,但我还是习惯于书里油墨的味道,怀念过去缓慢时间里的书信往来。”董钧说。

西安荟客馆内景

2013年,董钧在荟客馆组织了“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双周”放映及分享的活动。“双周”活动始于2010年,实际是一个流动电影院的模式,可以把中国的独立电影在城市的各种空间放映。董钧说:“荟客馆的这次活动比较特别,因为放映厅在展览空间与文化书店之间,作为一个半开放式的空间,让人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不确定性。有可能正看展览或看书的人,听到布帘里有声音,进来一看,咦?正在放电影,就坐下来看。看了之后才发现和电影院里的大片不一样,是在讲我们身边普通却也精彩的小人物,很多人在其中都看到了自己的境遇与一代人的命运。”

西安荟客馆内景

荟客馆完成了城市公立美术馆之外的大艺术文化普及

包括董钧做的独立电影放映活动在内,这几年间,荟客馆秉承“阅读改变城市”这一主题,一直在做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从文学到影像、从建筑到当代艺术、从现场到工作坊。每场活动都具有很高的质量以及强烈的包容性。“荟客馆有大格局的文化担当,它完成了城市公立美术馆之外的大艺术文化普及。因为它地处城市商业成熟区域,不像其他艺术区那样远离城市中心、交通不方便、从而沦为少数圈内人的自娱自乐,而是渐渐成为全民参与艺术的综合文化体。”

文化地产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年的实践和尝试,像华侨城拥有独立的文化品牌艺术空间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对地产品牌提升有很强的拉动。但大多数类似的模式,内容比较单一,在本地化方面依然水土不服。对此,董钧说:“荟客馆的模式是艺术复合空间,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画廊或艺术集聚地,而是一个小型艺术购物街的雏形,你可以在其中自由地欣赏不同的艺术展览、乐队的演出,看书、和朋友喝下午茶,完了再去看场独立电影,还可以遇到各种有意思的人,同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荟客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份温暖与柔性,你永远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校友简介

董钧,策展一期校友,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青年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摄影教研室主任、《8629》执行主编。曾在“现实是过去的未来影像展”(中韩建交二十周年文化项目)、“西安亚洲民间影像年度展”(2012-2013)、 “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双周”(第一季/第二季)、“划痕—当代中国独立影像巡展“等活动中担任策展人。

“划痕—当代中国独立影像巡展“海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