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区文联——着力打造齐文化品牌
发布时间:2014-12-10 发布人: 王同国 字号: A A A

 作者:王同国,第5期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学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区节庆办主任,本案例是其多年工作之总结。

版权属新利luck18官网所有,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孔子闻韶》

临淄是齐国故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自2004年开始至今,临淄区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别开生面、充满魅力、激情洋溢的齐文化节,打响了临淄“足球起源地”“寻根祭祖”等特色品牌。如今,齐文化节已成为对外展示临淄形象、传承弘扬齐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现代化临淄的重要平台。临淄区文联是如何研磨打造?答案就在案例之中。

齐文化内涵丰富、多姿多彩,它不但是一枝优秀的地域文化之花,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而厚重的文化遗产。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这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全区有古文化遗址300余处,大型古墓、台基159座。1990年后李春秋殉车马坑的发掘,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4年临淄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创新思路,突出特色办节。临淄区文联是筹备齐文化节的主要牵头单位,肩负着筹划、组织、协调齐文化节相关工作的任务。每年齐文化节策划三大板块30多项大活动中,临淄区文联牵头和具体承办的活动都不少于20项。每年的祭姜大典吸引了来自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8个宗亲会1000余人到临淄共同缅怀先祖。“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临淄区文联协助拍摄了专题片《足球从这里起源》、电影《蹴鞠》,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几年来,临淄区文联指导各协会具体承办了五届齐文化博览会暨民间收藏展,先后举办了临淄区乡村文明行摄影作品评选活动、道德工程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首届中国“齐文化成语典故”陶瓷艺术大赛等53项主题文艺活动,集中展示全区文学艺术成果。共举办各类文物展、书法展、绘画展、摄影展等活动200余次,展出青铜器、瓦当、陶瓷等文物和艺术品几万件。2014中国(临淄)齐文化节期间,临淄区文联牵头成立了山东民间艺术馆联盟和齐鲁古玩商会。

2、紧扣主题,丰富办节内容。每届齐文化节,都围绕“齐文化”做文章,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弘扬齐文化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精神。期间,临淄区文联牵头召开了“稷下学与先进文化”“齐文化与当代社会”“齐文化与现代化”“齐国文化与改革开放”“稷下学宫讲坛——足球起源地论证的思辨”等多次研讨会;从2009年开始,又协助创办了“稷下学宫讲坛”,重现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繁荣景象。根据活动内容,共收到学术论文700多篇,结集出版30余本齐文化论著。协助举办了6次齐文化知识竞赛和10余场齐文化讲座。参与编辑出版了《齐文化》双月刊、《走进齐都》《齐都赋》等系列丛书。

3、务实宣传,浓化办节氛围。平面媒体方面,在齐鲁晚报、鲁中晨报、淄博晚报等媒体上刊发专版,在《今日临淄》《齐文化博物院月报》上持续跟踪报道。广电媒体方面,在临淄电视台、临淄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开设了齐文化节专栏,每天不断。网络媒体方面,升级改造了齐文化节官方网站,定期在各网络媒体、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更新发布齐文化节信息,做到了网络宣传全覆盖。社会宣传方面,在出租车、公交车、旅游车和所有公交站牌全部张贴了宣传标语和活动安排。同时,牵头每年招募志愿者百余名,成为宣传齐文化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元钱游临淄”,是百姓最大的实惠。2014年9月13日,中国(临淄)齐文化节开幕第二天,恰逢星期六,齐国历史博物馆、古车博物馆、管仲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内“摩肩接踵”。临淄市民李健和家人一起,走马观花,花费一天时间参观了几处博物馆。“2004年,我第一次参观齐文化节的时候刚结婚,如今,孩子都上小学了,带着孩子来参观齐文化节,了解齐文化,欣赏齐文化博览会上大师之作,观看央视故宫大师现场鉴宝,孩子还爱上民间古玩了,告诉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个大师为老百姓鉴真假。临淄区委、区政府为百姓办实事,“一元钱游”真是实惠啊!作为一名临淄人,我感到非常骄傲。”李健说。每届齐文化节,直接、间接参与人员及游客达35余万人次。

据统计,齐文化节举办了11年,共签订198个项目,落实到位资金达120亿元。建成了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齐文化生态园,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齐文化博物院优质平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书画文物艺术品单位,山东民间艺术馆联盟、齐鲁古玩商会等行业协会先后在齐文化博物院正式成立。全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达到870余家,开发了姜太公纪念银盘、仿古蹴鞠等100多种特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塑编印刷、特种纸、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文博展览、工艺品生产等文化主导产业。

“扳倒井杯”首届“齐庆盛世”锣鼓大赛决赛

戏曲大赛海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