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心路 | 第26届国展之中青十期潘永强:老工业转型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7-12-14 字号: A A A

近日,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结束公示,研修院中青十期校友潘永强作品《老工业转型的日子》入选纪录类组照作品,并荣获第26届全国影展评委会推荐佳作。

2017年5月1日,伴随着巨响,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的1号高炉配套设备被拆除,这家国有老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

拍摄缘由

2014年12月,得知山东球墨铸铁管公司即将关停并搬迁的消息,作为一个济南人,我知道球墨铸铁曾经是济南钢铁铸造的辉煌代表之一,现在厂区将随着城市化进程永远消失,出于摄影人的本能,我想用镜头来记录下这一切。

2015年初开始拍摄这个选题,历时3年。每个周末都会开着私家车穿过闹市,来到济南东部的球墨铸铁管厂区,或观察思考,或混迹厂区倾听了解,久而久之与厂里的职工混熟了,镜头里的许多人物都是熟人朋友。

2016年12月27日,球墨厂当班工人在高炉车间合影留念。当天,已有60年历史的该企业正式宣布停产。

2015年3月28日,工人在厂区内。

2016年12月11日,高炉车间的工人在休息,职工们对企业搬迁未来充满不安。

拍摄感触

从球墨铸铁厂区火花四溅,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到关停后空荡荡的车间,我每次走在厂区拍摄都是难忘的。工厂搬迁后,经常有职工来拍照,就是想记录厂区拆完前的最后时刻。这个厂养育了几代人,有的职工在厂里工作了三四十年,舍不得离开工厂。老职工吕师傅看到拆除的景象后动情地说,我们家三代人把最好时光都献给了工厂,对这里充满感情。六十年一甲子,再也看不到当初人流如织的场景了。

2016年12月29日,球墨厂动力车间的主任办公室门外,职工们排队领取搬迁分流安置方案。

2016年12月26日,球墨厂附近的一家餐厅,39岁的天车工宋巍与选择内退的工友吃散伙饭。聊到动情处,已决定去兰陵新厂区工作的他捂住了脸。

2017年2月27日,47岁的高炉工李庆锋和同事在老厂区乘坐大巴车,远行去300多公里外的兰陵新厂区上班。

拍摄构思

把镜头对准起起落落的中国支柱产业——钢铁,通过摄影,将这些年这个逐渐势衰产业的变化忠实地记录下来,以点、线方式来构建这组作品。

2017年4月4日,兰陵新厂区已初见规模即将投产,近期钢铁市场价格上涨,职工们都希望能尽快出铁。

                                          2017年3月8日,39岁的李超穿着专为新工作买的西服在电梯里联系客户。曾是汽轮机工的他选择买断工龄,去一家保险公司上班。

                                                                        

2017年6月18日,曾经的钢铁巨人变为一堆废铁,球磨铸铁管公司拆除工作已接近尾声,厂区建筑物将全部拆除完毕,成为一片空地。

拍摄困难

拍摄是个苦差事,球墨铸铁厂区的环境十分恶劣,每次拍摄结束,全身上下都是工厂的粉尘,我每次去厂区拍摄的的标配是安全帽、口罩和一双警用战靴。

拍摄传达的信息

球墨铸铁厂的关停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我想通过影像展示中国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阵痛期,如何寻找“新生”的过程与代价。

文 / 潘永强

校友名片

潘永强,新利luck18官网中青十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专题作品有《民警接待室》《老街的暮光》《抗战老兵》《告别北川》《拐点》等。先后获得2008年尼康在中国摄影大赛金奖,山东省政府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奖,第二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银小孔奖,2012年度佳能十佳专业摄影师,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报道摄影师奖,人民摄影(2014年度)“金镜头”日常生活类组照铜奖, 2015年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金奖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