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 | 澳门四期余志云:一种生活,一种态度
发布时间:2018-10-10 字号: A A A

今年9月,由澳门四期校友、澳门志现场多媒体创作室创作总监余志云所执导的剧情片《逆着光》《明天,不要迟》以及纪录片《没有那么多时间难过》成功入围第58届亚太影展并获提名角逐“评审奖”。关于电影作品和创作,余志云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余志云(左四)与他的平民演员以及其他澳门代表在第58届亚太影展上合影留念

余志云的作品旨在用影像这种丰富立体而又直接的方式与社会产生共鸣,多年来他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余志云承认自己难免会遇到很多瓶颈和各种困难乃至挫败,但他仍坚持初衷,努力突破存在的障碍,坚持创作更多有心、有温度的作品。

余志云表示,自己缺少电影拍摄方面的专业基础和相关能力,虽然“误打误撞”创作了多部作品,但在接到新的工作时仍会有“不懂拍电影”的无助感。他认为,自己的作品逐渐被社会肯定也有一定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明天,不要迟》剧照

一是价值观比资源更重要。余志云的三部作品都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探讨生命、珍惜以及价值的故事。电影《逆着光》描写的是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患上精神病的阿森,掉进了痛苦的深渊,而同样在生活中感到万般不如意的青年民仔,患精神病后活在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里,直至两人看到彼此阴影的另一面存在着的发光部分。电影《明天, 不要迟》讲述的是热恋中的阿南与阿屏相约看电影,但阿屏却突然失踪,追寻期间阿南时常见到一位老妇跟随,直至在老妇家中渐渐揭开事情的真相。纪录片《没有那么多时间难过》讲述了视障女学生倩莹被学校劝退,经历漫长的自我封闭期,偶遇成功创业的视障咖啡师,并克服自身障碍,学习制作咖啡和糕点等经历。

《逆着光》剧照

三部作品风格各异但有一点相同,即资源短缺。三部作品都为小成本的草根制作电影,由于制作硬件和资金缺乏,以及演员的业余性等,或多或少局限了电影的规模,但电影作品深厚的价值和意义没有缺失,也正因如此影片获得了关注。余志云说,影片皆是在社会基层、残障人士及其家属联同热心的社会人士共同合作努力下,用旁人难以理解的毅力雕琢而成的,价值观比资源更重要。

二是人是第一感染力。余志云认为,参演者的感染力十分重要。在余志云的作品中,参与演出的大部分人员不是专业演员,而是真实事件的亲历者,比如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等。在选取参演者的工作上,剧组要把握演出经验和普通人魅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演技和贴地气的定位。不一定用定稿剧本去找演员,而应根据参演者的个人形象和独特气质,适当修改剧本以“迁就”演员,从而使得平民演员有恰当甚至超出预期的表现。这些演员的真诚朴素,甚至比专业演员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没有那么多时间难过》剧照

三是剧本温度 。余志云的多部作品取材都来源于真人真事,导演及编剧曾长期从事社区服务的工作,会拿捏故事的情感定位。余志云曾经有多年话剧小品的创作经验,恰当的处理手法和实战经验也可派上用场。因此作品在故事铺陈和选材取舍上进行了较准确的定位。剧本的情感直达人心灵深处,贴地气而使观众容易产生共鸣感。经验不足和硬件上的缺失也会被剧本的温度不知不觉地填补了。

即便如此,余志云从来不敢把自己的作品与大电影相提并论,甚至时常自我边缘化,鲜有参与比赛更别说海外影展的念头。直至今年年初在网站上看到有关亚太影展的消息,团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一试。今年8月,余志云获悉《逆着光》《明天, 不要迟》《没有那么多时间难过》成功入围第58届亚太影展。这无疑是一份令团队喜出望外的礼物。不久就收到消息,三部作品均获提名角逐“评审奖”,同时亦喜见澳门有其他影片入围并角逐奖项。这些新一代澳门电影人的努力及作品的功力都是学习的榜样。澳门电影已逐步走向成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最终,在影展的激烈竞争中余志云的作品未夺得奖项,但能入围并提名角逐已是对余志云和其团队多年执着奋斗的一个肯定。余志云说,感动他的不是红地毯的光华,而是一直合作的普通百姓、团队伙伴以至一直为生活和生存与命运博斗的视障人士、精神复康者和他们的家属们。大家当初毅然参与草根电影,如今终于得到业界的一些认同,并开始走上国际舞台,这个过程的意义胜于电影本身。让残障人士走进“光与影”将要面对更复杂、更困难的挑战,现阶段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过程极具创造性及探索性,有勇气多走一步,不但为残障人士和康复工作服务,也为草根原创电影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在艺术的殿堂里,人人平等,在电影的世界里也一样,没有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对余志云而言,电影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态度。

内容来源 | 第58届亚太影展特刊、澳门视传文化协会等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校友名片

余志云,澳门四期校友、澳门志现场多媒体创作室创作总监,创作并执导了《横街窄巷》《到》《逆着光》《明天不要迟》《没有那么多时间难过》《锡兰奶茶》《寻常假期》等长片、短片及纪录片,并为剧场创作了《告密者》《学费》《再来一次》《约定》《为你停留》等多部舞台剧作。多年来坚持影像艺术扎根基层,工作领域包括电影、舞台、剧场教育、插画等多媒体领域和青年教育、社区服务等,长期研究并探索将影像与身心障碍患者康复相结合的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