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中青五期王羚荣获曹禺剧本奖
发布时间:2019-04-28 字号: A A A

       4月26日晚,广西省南宁市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内星光熠熠,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奖颁奖晚会在此隆重举行。我院中青五期校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编导室主任王羚创作的闽剧剧本《双蝶扇》,以戏曲类排名第2位的高票,荣膺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3届曹禺剧本奖)。

颁奖现场

王羚(前排左二)在颁奖现场

       曹禺剧本奖,前身为全国优秀剧本奖,创立于1980年,1994年起为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而改名,是我国戏剧文学的最高奖。作为评奖改革后的第2次评选,本届共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剧协及中直艺术院团、创作研究机构推荐的2016-2017年度发表或近年来演出过的众多优秀舞台剧本参评,最终评出5部获奖作品。

《双蝶扇》剧照

       王羚创作随笔

王羚的舞台形象

       我年少即入科学戏,工文武老生行。历经科班的严格训练,至今“皱眉”“瞪眼”还是我面部习惯性的表情特征。或许是因早年受过戏曲行当的专工规训,以致个人的情感喜好也都自觉地以此为范。就是改行编剧,还是对“老生戏”尤为钟爱。笔下偏多“忠臣”“义士”的慷慨豪放,甚少“才子”“佳人”的缠绵委婉。对于一个编剧而言,习惯于一种文字、情感的表达,这不是不行,但至少不够。创作《双蝶扇》的最初想法,就是想让自己在创作的题材与风格上,能有多一点的变化和表现。

《双蝶扇》剧照

       中国历代有很多关于咏蝶的诗词,而这其中,又有很多是与爱情有关的。诗人的眼睛是浪漫的,他们总是能在大自然的万物中,找到心仪的景物,寄托心中的情愫。于是,“蝴蝶”随着诗人的吟咏、诗歌的风行,逐渐成为中国人精神领域里的爱情象征。有一首《咏蛱蝶》的诗是“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每每轻吟,我似乎就能看到一对年轻男女依偎于花前,深情凝觑那两只美丽的蝴蝶于花间翩翩飞舞的情景,内心便涌动起一丝温馨、一丝爱怜。我不禁想到诗人所以喜欢以蝴蝶借喻爱情,或许不仅只是因为蝴蝶的美丽,或许也是因为蝴蝶的脆弱。一阵风雨骤袭,那两只蝴蝶可能就要折翼,就要分飞。一切美丽,似乎是这么的脆弱,无论是蝴蝶,还是爱情!所以,它们都更需要倍加呵护。或许这就是诗人多愁善感的悲悯情怀,自觉或不自觉的表露。

《双蝶扇》剧照

       戏曲,是最具诗意的演剧样式;蝴蝶,是最具诗意的爱情象征。于是,戏曲与蝴蝶又有了新的契合,就写作我笔底戏文。《双蝶扇》讲的是:少女林梦卿和书生陈子霖自幼两情相倾,孰料二人婚期临近时,陈子霖因为身涉命案,而被官府羁押刑狱。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林梦卿的父母不得不对女儿的婚姻做新的选择,于是,就瞒下事实真相,把女儿易嫁与吴玉山。林梦卿、陈子霖、吴玉山三个人的命运因此紧紧纠结一起,面对各自最痛苦、最不堪的人生境遇,进行道德考验、情感抉择。虽然,《双蝶扇》是一出关于爱情故事的戏剧,但我不愿意为写爱情而写“爱情”。整个创作过程中,我都积极地开掘超越于爱情之上的人生意义,希望在这个古装戏曲故事里,能传递出与当代人互通的情感、共识的价值。所以,尽管该剧蕴含有悲剧风格,但我不去渲染晦暗、冷酷、绝望的悲剧色彩,反而是有意识地蕴透出人性的温暖、善良、真诚。

《双蝶扇》剧照

       创作与剧种艺术特征吻合的剧目,这对于一个地方剧种的编剧而言至关重要。闽剧“儒林”,始于明末,是由当时于江宁为官的大儒曹学佺告老还乡时所倡立,至今四百余年。创作《双蝶扇》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剧目的创造,主动、自觉、有机地收拾起“儒林”的残遗旧绪,冀盼于舞台呈现时,不至于与其它剧种的风格“同化”,或剧种自我的风格“异化”。让闽剧回归于它最初的艺术母体——儒林。

       校友名片

      王羚,新利luck18官网中青五期校友,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编创室主任。从事闽剧30余年,是集编、导、演为一体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编剧奖、导演奖、演员奖等奖项。创作剧本《南归梦》《北进图》《铁枪缨》等,曾获第二十五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第二十八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第二十一届曹禺剧本奖提名,第二十九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第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3届曹禺剧本奖)等。

来源 | 微信公众号“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建省戏剧家协会”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