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感悟 | 吴可畏:碰撞中采撷艺术花火——第11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的几点收获
发布时间:2019-06-21 字号: A A A

       2019年6月11日至12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由中国文联和澳门基金会主办,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和新利luck18官网承办,以“全媒体时代的艺术与文学”为主题的第11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澳门举行。我院部分导师、校友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结束后,部分校友将澳门一行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悟形成文字。今天与大家分享中青七期校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山东文艺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吴可畏的感悟。

吴可畏在第11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会场

       2019年6月12日,在两天的深入交流后,第11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于澳门科学馆落下帷幕。作为此次论坛受邀的内地专家之一,在倍感荣幸与欣喜之余,也对本届论坛主题“全媒体时代的艺术与文学”有了更明晰的现状了解与趋势判断,对全媒体时代下两岸四地艺术创作态度与方式的异同有了互为参照的比较,收获颇丰。

       收获一:“下移”、“碎片化”、“融合性”、“手绘的温度”等若干关键词的深入研讨

       在诸多专家学者的演讲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喜马拉雅副总裁周晓晗、当代画家李晨提出的几个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也回味多多。蒙曼教授提出在全媒体时代,文学艺术不可避免的会进入“下移”,从而诞生出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网络文学,但要特别警惕由此可能会导致文学艺术“纯粹性、想象力与抽象能力”的缺失,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共鸣,并在分组讨论中激烈辩论,各抒己见。我的观点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终归是螺旋式前进,该来的总会来,全媒体时代下的文学艺术创作是时代所赋予的产物,是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必担心,更不用忧虑劣币驱逐良币。实际上,全媒体时代出现的如《鬼吹灯》《大江大河》等作品已经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我们的创作依然在大踏步地前进。

       喜马拉雅副总裁周晓晗指出“碎片化”阅读,是契合当下年青一代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在外界一片担忧之时,周晓晗认为“读者是有鉴别力的,他们选择的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但并不是碎片化的知识体系”,这一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并颇有道理。

       当代画家李晨教授提出“手绘的温度”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在全媒体网络风靡的时代,在计算机绘图高度发达的今天,坚持传统的手绘技艺弥足珍贵,手绘连环画的人文质感与温度,是电脑软件所达不到的。但不可否认,全媒体时代也充分成就了“大连环画”时代,让连环画得以摆脱文学附属品的地位而独立存在,即可以对文字图像化诠释,也可以独立成幅,“图文相互生发又各美其美”。

       收获二:澳门文学“初体验”

       澳门的文学艺术创作对于内地学者来说基本上没有概念,甚至会臆想成是一片文化沙漠。此次论坛在澳门举办,让我们有机会对澳门文学有概貌性的了解:澳门文化学者吕志鹏先生对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澳门文学的滥觞谈起,到三四十年代的整合,到五六十年代文学期刊的创刊,再到八十年代澳门文学形象的建立,经由九十年代《澳门现代诗刊》等面世,最后至近年来的《故事》《童一支笔》,给大家做了一次生动的澳门文学导览;澳门新锐创作人陆雷奥先生则给大家介绍了澳门回归以来,澳门文学在影像化方面的尝试与努力,并对澳门文学出版和宣传推广存在的问题作出反思;澳门大学龚刚教授重点介绍澳门新性灵诗派在全媒体时代中的产生与成长,其七剑诗群颇具侠义之感,大家彼此性情各异,但热爱诗歌之心却相同无二;澳门笔会理事袁绍珊女士对全媒体时代下,澳门文学如何跨地域传播,增大影响力提出真知灼见,“与其画地为牢,倒不如想想如何利用新媒体,把澳门文学的疆域越扩越大”。

       收获三:新朋故友聚言欢,畅谈文艺新时代

       此次论坛,既有很多来自内地的老朋友,也有新近认识的海峡两岸知名学者,既有文艺大咖,也有网络新锐写手,无论是哪一种,都让我们在这两天的深入交流中对彼此的从业日常状态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如著名剧作家何冀平女士新近的创作动态,网络作家柳下挥的日常创作生态,文化名人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锵锵三人行》的近期录制情况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八卦趣谈”,却是本人了解他者的重要通道,并成为今后可否进行业务往来交流的一项预判依据,这些都得益于艺术论坛所两岸四地专家学者搭建起的沟通平台,真诚道一声:感谢!

       期待下一届论坛与新朋老友再相聚。

       校友名片

       吴可畏,新利luck18官网中青七期校友,作曲家,指挥家,文艺评论家。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山东文艺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两次获得山东省艺术类最高奖泰山文艺奖个人一等奖,获中国文化部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等奖项。带领合唱团分获CCTV第十四届青歌赛合唱比赛优秀奖,第六届、第八届、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合唱比赛群星奖第一名,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铜奖。

作者 | 中青七期 吴可畏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谭映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