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凡:为民间音乐插上翅膀
发布时间:2020-07-10 字号: A A A
       编者按:学习强国平台日前发布了一篇文章,以“【奋斗】张艺凡:为民间音乐插上翅膀”为题,对我院新文艺群体三期校友、音乐人张艺凡进行了报道,称赞了她为“拾起散落在民间的音符,让外界了解古老的民族民歌财富”所做的努力。现将文章转发如下。

热爱民族音乐的张艺凡

       骨子里的热爱

       “远看瓦山高千丈,蓑衣古挂在领口上……”初见张艺凡时,她正在为金口河民间歌谣《瓦山谣》作曲。“这首民间歌谣很有意思,每一句歌词里都有着金口河的一个地名。”谈及为何钟情于做幕后音乐人,张艺凡笑着说,“一个人想写音乐、能写音乐、并且正在写音乐、可能还会越写越好,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张艺凡家有一张她吹小号的照片,那时的她才两岁。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张艺凡,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对音乐充满好奇和向往,最爱做的事就是听父亲和乡亲们唱石棉民歌。“那种奔腾不息的力量,像是从小就流淌在血液中,不用牵引,也会无限扩张。”

       真正开始接触音乐,是在张艺凡4岁时。“每天晚饭过后,小伙伴叫我去玩的声音,会准时回荡在院坝里。但每次我都回答‘我在拉琴’。”正是这股对音乐的热爱,开启了张艺凡与别人不同的人生。

       7岁时,张艺凡学习电子琴,初中学钢琴,高中学美声,直到考上了成都西华大学,并主修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琴房几乎成了我的‘自留地’。”为了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张艺凡几乎每天都泡在琴房里。在她看来,学音乐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还要有对音乐的理解,与音乐进行不断地磨合。而这种日积月累的历程是最艰难的。

与尔苏木雅藏族乡亲们在一起

       将情感化作笔端的曲子

       2007年,大学毕业的张艺凡回到家乡石棉,并在音乐创作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这里虽然是一个山区小县,但多民族聚居,乡亲们能歌善舞。”在她看来,石棉就是民族音乐的富矿,得有人来开采和传承。带着对家乡民间音乐的信心与热爱,张艺凡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创作之路。

       灵感来源于生活。尔苏木雅藏族的音乐总是能让张艺凡感受到不一样的存在。在石棉县文化馆工作之余,张艺凡穿梭在16个乡镇的街巷、田野和人群中,寻觅着会唱当地民歌的村民。现场用录音笔记下动人心弦的曲调,晚上回到家,就把录到的“宝贝”拿出来揣摩,从质朴的音乐元素中汲取创作灵感。

       “回想这段经历,用‘富足’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于张艺凡而言,石棉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尔苏木雅藏族孕育出灿烂悠久的民俗文化。“尔苏木雅人用高亢的歌声向世人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满婚姻的追求。在这方土地上,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首歌。”

       2009年,23岁的张艺凡创作的《祝福歌》拿到了全国“优秀村歌”奖、“中国村歌十佳作曲”奖。“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又创作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等作品,用音乐去抚慰受伤的灵魂。“创作就是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情与感,转化为笔端下的一首首拨动心弦的曲子。”

张艺凡(左三)跟随采风团外出采风

       始于民族不拘泥于民族

       对民族音乐发自骨子里的热爱,让张艺凡自然地走上了民族音乐创作之路。

       “单纯的原生态民歌有些单调,要想令听众耳目一新,就得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张艺凡看来,尔苏木雅藏族民歌能最直接地反映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的情况,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谣。之后的张艺凡不断尝试将“始于民族又不拘泥于民族”的思路贯穿在创作中,融入全新元素对民歌进行改编,使其韵律天成又充满活力。

       2016年4月,张艺凡凭借原创歌曲《又见索玛红艳艳》获得四川省文联“唱响四川——百姓喜爱的歌曲”音乐创作大赛三等奖。“红军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之一,这次行动不仅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更为后世留下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2017年,《把执着升上天空》荣获中国音协主办的“欢乐一家亲”全国征歌比赛第六名,并在西安、广州、南京、北京等多地巡演。回想起当时的创作历程,张艺凡满是兴奋,“借助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当地民族元素穿插在曲调中。歌曲的成功,也是对自己一路坚持与付出的认可。”

       作曲对张艺凡来说并没有那么神秘,更多是源自成长经历和对未来的思考。“民俗文化从当地村民口口相传中得来,很少刻意雕琢。”在张艺凡笔下的民族元素和传统特色,无论细腻还是奔放,都离不开繁、简二字。“繁的和声和配器,简的曲式和旋律,用朴素的音乐表达绵长的情思。”

       拾起散落在民间的音符

       要了解一个音乐人,必须要从她的作品中去了解。《月亮湖晨曲》月光湖清幽的涟漪激起唯美的思绪;《往事如殇》演绎男女久逢时回归洒脱的情感;《梦回挖角坝》于纷繁的世界中享受静谧的时光……站在幕后创作出不少好作品的张艺凡,一直很低调。“为了拓宽创作渠道,我开始从作曲到编曲进行转变。”尽管编曲的门槛远远比作曲要高得多,可她还是音乐道路上做出了大胆的新突破。

       “作曲人写完主旋律后,编曲人要做的工作非常繁复。”首先要根据音乐的感觉来选定风格,选定好风格后开始选择乐器,选乐器的时还要考虑歌手的特点,乐器中哪些是要录真实乐器,哪些要用音色采样。接下来就是安排结构……做出一个小样后,不断地修改调整……所有的一切对于张艺凡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但有着坚实音乐创作基础的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奋进的方向,“希望自己继续努力,能与这个世界擦出精妙绝伦的火花。”

       在张艺凡的音乐世界里,她始终坚信旋律里涌现出来的情感,是不能去堆砌的,要够真实,才能去触动别人。“在中华民族民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歌是反映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但这些年来,大量的文化资源亟需收集、保护、传承和抢救。作为本土音乐人,应该站在最前列,用一切办法,将散落在民间的民族文化一点点拾起,让外界了解古老的民族民歌财富。”

       校友名片

       张艺凡,新利luck18官网新文艺群体三期校友,现就职于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作品《把执着升上天空》获中国音协“欢乐一家亲"全国原创歌曲大赛优秀作品奖;《格桑花又开》入选中国音协庆祝建党95周年音乐专辑;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百家推优工程、优秀作品奖。

来源 | 学习强国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