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王欢谈《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创作:一剧数年得,诚意奉君前
发布时间:2020-12-01 字号: A A A

       11月30日,由我院新文艺群体一期校友王欢和她爱人翁海鑫联合编剧的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在北京卫视、深圳卫视和优酷、芒果TV同期开播。这部行业剧真实呈现了儿科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那么,他们创作这部剧的缘起是什么?在创作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对于这部作品他们有何期待?新利luck18官网第一时间邀请校友王欢,为大家奉上这篇新鲜出炉的创作谈。

       一、“作为孩子的家长,作为艺术工作者,能够为此做点什么呢?”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这句话传神地道出了儿科医生的不容易,但为什么我们却剑走偏锋地选择了“儿科医生”的故事呢?

       这一切都要从我们的真实生活说起。我和先生翁海鑫不仅是工作上的战友,也是生活中的伴侣。我们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家里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姐妹花,本是无比幸福的事情,但在宝贝们成长的过程中,却免不了因为生病而频频跑医院。我们的大女儿在十几个月的时候,从上呼吸道感染一直发展到肾盂肾炎,免疫系统崩溃,白细胞持续超标。我们跑遍了上海的三大儿科医院,从孩子病发到治愈一共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连孩子走路都是在医院候诊的过程中学会的。至今,我们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有多么煎熬和崩溃。而我们的小女儿在出生25天的时候,就因为腹股沟疝气需要手术。那时我还在坐月子,海鑫害怕我担忧,“自作主张”地让小女儿接受了手术。当看到小女儿做完手术后的照片时,我整个心都碎了!明明穿着最小的病号服,衣服却显得格外巨大,出生仅二十五天的孩子显得格外地弱小可怜。就是这些难熬的、不愿再记起的时刻,让我和海鑫深刻地意识到孩子的健康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而儿科医生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是多么的重要!

       在那段不断奔波于医院的、难熬的日子里,我经常会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呢?医生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等待!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正是因为有那些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医生们的陪伴,才让这个等待的过程显得没有那么孤独和漫长。而也正是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和海鑫亲眼目睹了儿科医生的艰辛和不易,更得知了儿科医生数量的极度短缺!

       “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作为艺术工作者,能够为此做点什么呢?”我和海鑫不约而同地浮现了这样的念头。而就在这时,一通来自制片人江薇的电话,将我们的心愿变成了现实,我们决定联手打造一部关于儿科医生的电视剧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视作品告诉所有的家长,在孩子与病魔作斗争的时刻,你们不是孤独的,因为儿科医生跟你们站在一起;我们也想告诉儿科医生们,你们的战斗不是孤独的,因为你们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和世界的未来!

作品剧照

       二、“编剧是拿着笔杆子雕刻的匠人,必须抱有匠人精神,才能打造出艺术品。”

       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和满腔的热血,我和海鑫开启了剧本的创作之旅。我们首先带领团队成员采访了在带孩子求医过程中认识的一些儿科医生,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些短暂的接触和浅显的了解并不足以让我们创作出一个有深度、有厚度、真正体现儿科医生内在价值的作品,即使勉强“闭门造车”,也只能写出一部流于一般的作品,这样就违背了创作这个作品的初衷。但是如果想要深度扎根儿科医生这个群体,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更需要采访更多的对象、掌握更多详实的案例,这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项目成本,都将会有不小的增加。但作为一个有专业素养的编剧团队,精益求精是唯一标准。我和海鑫一直都认为,编剧是拿着笔杆子雕刻的匠人,必须抱有匠人精神,才能打造出艺术品。

       就这样,一场关于创作的持久战开始了。从2015年起,我们带领自己的编剧团队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深入一线,走访了上海、北京、青岛等地各大儿童医院,期间采访了不计其数的儿科医护人员,观摩体验了儿科各科室的工作详情,收集了大量详实的创作素材。团队不光购买、阅读了三十多本国内外的儿科医学著作,还聘请了专业医生作为医疗顾问深度参与到创作中来。

       但是,当初稿剧本完成之后,我们却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危机——剧本被诟病感情戏太少,不“甜”,不“虐”,不“苏”,人物不极致,情节不炸裂,人物关系不错综复杂,脑洞开得不够大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市场化不够,不好卖。为了扭转口碑,也为了继续推动项目的发展,我和海鑫带领团队做过各种尝试,甚至写出过女一女二同名不同姓,同父不同母,来到同一家医院,竞争同一个岗位,爱上同一个男人,姐妹花相爱相杀,在儿科的道路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最终幡然醒悟殊途同归的狗血方案。虽然出了一稿又一稿,但是却距离我们创作的初心越来越远。终于有一天,一个灵魂拷问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什么要写儿科医生?

       因为遇见了他们,生病的孩子有了治愈的希望;因为遇见了他们,家长不再孤身作战,害怕彷徨。他们在生活中如此平凡,但是穿上那身白色的战袍,就像超人变身一般,不知疲倦地,每一天为希望而战!

       既然感动我们的是真实的儿科医生,是他们用平凡坚守出来的伟大,那么,我们就应该扎根到他们的生活中去,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即使这样的作品,没有高甜撒糖、不够极致炸裂,但是它一定会充满诚意、充满温暖、充满希望!

       国家卫健委的领导感念于主创团队的初心和决心,不遗余力地提供了帮助,于是我们带领团队开始了第三轮的深度采访,甚至将足迹延伸到了云南的儿科医院、福利院,惊喜地找到了女主角的原型人物。回到上海,我们又扎根上海儿童医院进行深入体验,实地参与和观摩儿科医生包括早会、查房、门诊、手术、值班等各项工作,深度感受儿科医院的氛围和工作节奏,深度了解儿科医生的日常和各种细节,对儿科医生这一群体进行了更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儿科医生的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都是超人或者天使,而是他们不遗余力地行走在通往“了不起”的路上,这份执着才是真的了不起,这份拼搏才是真的了不起,这份如此平凡而又如此伟大的坚守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三、“跟随初心,做一部有厚度、有温度的励志行业剧!”

       因为对项目有了更加透彻地了解,我们更加确定要跟随初心,去做一部有厚度、有温度的励志行业剧!

       我们重新构思整个项目,一切以原创、真实为创作核心。在人物上,拒绝“悬浮式”人设,无论是他们的工作状态还是生活状态,都以真实的原型人物作为创作基础,剧中的医疗案例也均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治疗方案。在剧情上,不“借医疗之名,行言情之实”,不强调医院内的权术斗争,也不要狗血三角恋,更不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玛丽苏白莲花,不为了博眼球而夸大医患矛盾,也不会将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治疗手段神化处理。

       我们从现实生活出发,真实地展现儿科医生的日常,不过度卖惨或者贩卖焦虑,虽然我们会直面现实的残酷,但是也会展现现实温情的一面,对某些疑难病例采用了充满希望的视角去讲述,这也代表我们对这个行业怀抱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希望给观众带去的是温暖、治愈和希望。

       虽然讲儿科的影视剧罕见,但是医疗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佳作,要在医疗题材中异军突起,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经我们也想另辟蹊径,寻找医疗题材的全新蓝海,无论是病例、治疗手段、故事讲述方式,都想是独一无二的。但经过长时间的试错之后,终于放平了心态。既然这是一部依托于现实的行业剧,那就踏踏实实讲好故事。毕竟医生的誓言、医生的精神,病例的发生和治疗手段,都是共通的,而我们故事中的人物和思考则是全新的,是充满诚意的。编剧团队摒弃了经验的套路,舍弃了博眼球的捷径,想要认真做一部温暖的美美与共的好剧,能够让观众合家欢地来观看,能够让儿科医生感到欣慰,能够让家长感到心安,如果再能吸引一些怀揣理想的年轻血液加入到儿科医生阵营中,那真的是一桩美事,也是一桩幸事了!

       这一次的改稿,我们可以说是下笔如有神,因为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欢笑和每一滴泪水,在我们的脑海中,都不再只是文字,而是鲜活而又充满烟火气的真实世界。

       历经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终于完成全稿。当写下“剧终”两个字时,我们才发现那天是大年二十九,我们已经在工作室闭关整整一周,没有见过父母也没有见过女儿们,新年的阖家欢乐似乎与我们无关。我拨通了制片人董乘嘉的电话,告诉他剧本完成了。董乘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响,平复了心情才说:辛苦了!听着话筒中传来的高铁上的声音,我知道,他也是一直等到大年二十九才肯踏上回家的列车。这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团队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放在这部作品上,都铆足了一股打不死、不服输的劲儿,致力于创作出一部口碑佳作。挂上电话,我和海鑫面面相觑,我因为连续的熬夜满脸蜡黄,而海鑫则有点胡子拉碴,两个人看着对方狼狈的样子,没有笑,而是眼中泛起了泪光,原创一部医疗题材行业剧,何其艰难,但是对得起自己的初心和良心,一切都值得了!

作品剧照

       四、播种希望,静待花开。

       一部剧作经过拍摄在屏幕上面见观众,犹如学子大考,要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阅和考察,而现在观众的审美水平提升很快,对影视剧的要求极高。我相信每个编剧内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够被所有人喜爱称赞,我们会担心播出不好,但更多的是信心,毕竟这部作品是我们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创作,期间数易其稿,在拍摄阶段、剪辑阶段甚至发行阶段仍在精益求精,不断地进行修改、调整的“心肝宝贝”。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面对观众可能给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虚心接受,我们会很感恩观众用心看剧,不吝赐教。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学习和成长,无法完美就接近完美,只要每个人都朝着完美努力,这个行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在修改剧本遇到困难和瓶颈时,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当初那个片段:我问医生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会好起来呢?医生只给出两个字:等待!在不断推翻、打磨剧本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作品也像我们的孩子,需要度过艰难而漫长的成长期,我们对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的打磨,让作品这个“孩子”慢慢地从孱弱变得强大。所有的美好都值得等待,最终呈现出来的《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或许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也并不完美,但我们希望这部剧能够在观众心里洒下一片阳光,播下一个希望,也给国内医疗剧的发展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为中国儿科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剧中女主角焦佳人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只要想到,未来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存在有我出过的小小的一份力,我就好开心啊!” 在我和海鑫看来,这句台词最能表达团队的心情。如果这部剧能给观众带来温暖和希望,能够为儿科事业略尽绵薄之力,这就是我们作为创作者最为真诚和真挚的初心!

       校友名片

       王欢,新利luck18官网新文艺群体一期校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十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超长系列剧金奖、2010年度上海市文艺创作优品奖等荣誉。主要编剧作品有电视剧《道德底线》《那小子真帅》《加油,网球王子》《天堂门口》《蜗婚》《中国式不婚》《安家》《如果我爱你》《驯夫记》《姐妹姐妹》《苏茉儿传奇》《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等,以及大型综艺真人秀《一年级之大学季》、大型话剧《梅兰芳》、系列剧《爱情梦工厂》、电视电影《仙乐飘飘》、电影《奇妙爱情》、百集魔幻喜剧《魔法乐天树》、动画连续剧《东方小子》、广播系列剧《刑警803》《我的魔法保姆》等。

图文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