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东: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读著名词作家的经典作品
发布时间:2021-08-17 字号: A A A

       作为一名歌词创作者,我有幸从2014年开始参与国家音乐文化工程《百年乐府》的编撰工作。在耗时7年之久的编撰过程中,我也从作品中一遍又一遍地认识了张士燮、阎肃、刘薇、陈克正、张藜、郑南等这些在中国音乐文学中举足轻重的名字。他们的作品或歌唱党,或歌唱祖国,或歌唱英雄,或歌唱人民,或歌唱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精神的洗礼,影响了几代人。

       “一首词可以见微知著,一首歌可以穿越百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组织了学党史系列活动之“在党的阳光照耀下”——结合经典作品“谈体会、歌颂党”,嘱我谈一谈这些故去的前辈们的经典作品。斯人已逝,词章犹在,弦歌不绝。让我们追寻他们留下的这些熠熠生辉的作品,触摸岁月的年轮。

       红色记忆里的红土地——读《十送红军》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党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就在这片土地上发生。江西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摇篮,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故都,而长征也从这片热土上开拔。在那段峥嵘岁月里,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这片大地,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这首唱出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的《十送红军》,也正是在长征的开拔中逐渐传唱开来的。

       江西这片红土地,一度产生了大量红色歌谣,像《当兵就要当红军》《妹送阿哥当红军》等山歌、小调,唱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为这些歌曲的流传,也掀起了当地百姓参加红军的热潮。这些红歌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当地曾流传“一首山歌两个师”的佳话。每当红军上前线,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到村口、河边、山坡上送红军上战场,一边送、一边唱,产生了大量有关送红军的歌曲。

       1961年,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决定创作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派出了包括词作家张士燮、作曲家朱正本在内的一干创作人员赴江西采风。张士燮等人走遍江西的山山水水,搜集了大量的战争年代的革命歌曲,其中不少就是流传在井冈山地区、赣南地区的各种版本的送红军歌曲。但不同地区的送红军的歌曲,其歌词、旋律也都不一样。井冈山茨坪敬老院的老红军李新珠等人,以及井冈山远近闻名的红军宣传队员“赖妈妈”赖发秀,为他们演唱了《工农兵联合起来》《送郎当红军》等作品。

       采风团回京后,张士燮负责剧本创作。在写红军长征第四场戏时,他认为需要一首歌曲来表达井冈山人民群众送别红军时那种依依惜别、恋恋不舍的心情,从而与第三场的反“围剿”的戏衔接起来。于是,张士燮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有关送红军的江西民歌综合起来,形成了《十送红军》的歌词。

       作曲家朱正本拿到歌词后,想起了自己在江西采集到的赣南采茶戏的一些曲调,即以赣南采茶戏民歌《长歌》(又名《送郎调》)为基础进行加工,最终形成了今天流传版本的《十送红军》。这首作品,在原空军政治部歌舞团1961年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晚会中正式首唱,之后又在电视剧《长征》中用作主题歌,从此广为传唱。

十送红军

张士燮整理改编歌词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天涯与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作词简介】

      张士燮(1932-2007),天津人。1949年高中肄业并参军,历任班长、排长、创作员、空政歌舞剧团艺术指导、编导室主任。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歌词近千首。著有词集《蔺草集》、音乐舞蹈史诗文学剧本《东方红》和大型歌舞剧本《光明赞》《名舰忠魂》等,曾参与大型歌舞剧《长山火海》《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创作。歌词代表作有《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社员都是向阳花》《十送红军》《秋收起义歌》《银球飞舞花盛开》等。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读《红梅赞》

       1964年,原空政文工团组织创作人员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改编民族歌剧《江姐》,编剧及作词为阎肃先生。在创作这部剧的主题歌时,阎肃先生数易其稿,始终未能通过。无奈之际,他拿出原先应邀创作的一首歌词——《红梅赞》。未曾想众人一看,都说这首作品好,于是就有了这部经典民族歌剧的主题歌。

       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梅是花中君子。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为梅花赋诗作词、歌之咏之。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写下《卜算子·咏梅》,赞美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独立,在逆境中粲然绽放,在百花争妍时悄然而谢,在零落成泥中暗香如故。梅花,品质高洁,谦逊雅致,不屈不挠,坚贞不渝,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成立于国难当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就像梅花一般,在黑夜中点燃光明,在风霜雨雪中傲然挺立,在战火硝烟中茁壮成长……用梅花这个意象来歌唱江姐、歌唱中国共产党,可谓是恰到好处。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斯人已去,那树红岩上梅花却依然灿烂绽放,就像一团火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初心。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人渐渐远去,但前赴后继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着中华民族踏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红梅赞阎肃 词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作词简介】
       阎肃(1930-2016),原名阎志扬,河北保定人。重庆大学毕业,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空政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历任西南军区文工团分队长、空军歌剧团编导组组长、空军歌舞剧团创作员。代表作有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歌剧《江姐》《忆娘》(合作),京剧《红灯照》等。

       用时代的脉搏唱出心中的歌——读《我和我的祖国》

       诞生在1985年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由秦咏诚作曲、张藜填词,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从问世以来,每逢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这首经典作品总会在祖国的天南地北、大街小巷唱响。

       张藜先生的歌词,很多是依旋律填词,《我和我的祖国》也不例外。当时作曲家秦咏诚,有一首器乐作品《海边诗》,旋律很美,但因为是器乐,有些乐句不太好入词,于是张藜给他打电话,希望能根据《海边诗》再创作一首曲子用以填词。
       秦咏诚欣然应允,然后开始思考怎样用适合歌唱的旋律谱写出《海边诗》同样的心情。一次,秦咏诚受张藜之邀一起吃饭,一直在深思熟虑中的作曲家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这首作品的主旋律。音乐创作出来后,歌词迟迟没有出来。后来张藜去广西出差,清晨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秀美的青山,山前有一条河,壮美河山一下子激发了他的灵感,“我和我的祖国,片刻不能分开了,无论我去哪里……我歌唱每一重山,我唱每条河流……”这样的诗句在脑海里涌现出来……
       2016年,张藜先生辞世。作为演唱过张先生众多作品的歌唱家、《我和我的祖国》原唱李谷一女士手捧鲜花,专程去先生生前居所拜别。在缅怀张藜先生的词意人生时,李谷一说起,当年她录制《我和我的祖国》时,认为“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中的“脉搏”不易懂,就“擅自”改为了“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后来张先生还开玩笑说“这姑奶奶非要把我这诗一样的语言给改了,不让她改吧,我又怕她不给唱……”李谷一说:“你不让改,我也给唱,但是我觉得这样唱,听众更容易懂”。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张藜出版时仍然用“脉搏”,李谷一演唱依然唱“温情”。想来也是一段词家和歌唱家站在各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趣谈。
       张藜先生用他对祖国的满腔深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歌,也唱响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歌。时代在前进,《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依然在悦动着强劲的脉搏。
我和我的祖国

张藜 词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作词简介】

       张藜(1932-2016),辽宁大连人,曾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曾出版作品集《歌诗之路》《百灵鸟》《那些词儿》等,歌词代表作有《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苦篱笆》《我和我的祖国》《女人不是月亮》《山不转水转》等。

       唱不尽的好风景,唱不尽的好心情——读《大地飞歌》

       《大地飞歌》是1999年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题歌,由郑南作词、徐沛东作曲,宋祖英演唱,一经亮相便好评如潮,此后被竞相翻唱,传遍海内外。

       壮族是一个爱唱山歌的民族。在壮族地区,歌圩隆重、热闹,山头山后、屋前屋后都是歌。歌词就以“歌”为主题,以“唱”为词眼,通过一首首“山歌”“渔歌”“花歌”“甜歌”“秋歌”“酒歌”“新歌”“喜歌”在大地上飞扬,描绘出了广西的好山好水,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值得称道的是,在歌词中没有一句“广西”,没有一句“壮族”,仅用一句“长过了刘三姐门前那条河”点了题。副歌部分的歌词,通过“唱不尽满眼的好风景,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唱不尽今朝好心情,好歌越唱大路越宽阔”与日新月异的祖国紧密联系到一起,让这首作品以广西的山水唱出祖国的山水,以壮族的歌唱出祖国的歌。

       《大地飞歌》还在歌唱,祖国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在开启新征程、阔步新时代的今朝,正是“好歌越唱大路越宽阔”。

郑南 词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

撒开了渔网唱渔歌;

唱起那牧歌牛羊多,

多过了天上的群星座座。

牡丹开了唱花歌,

荔枝红了唱甜歌;

唱起那欢歌友谊长呀,

长过了刘三姐门前那条河。

唱过春歌唱秋歌,

唱过茶歌唱酒歌;

唱不尽满眼的好风景,

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里过。 

唱过老歌唱新歌,

唱过情歌唱喜歌;

唱不尽今朝好心情,

好歌越唱大路越宽阔。

       【作词简介】

       郑南(1938-2018),河北衡水人,成长在辽宁锦州,诗人。1958年入伍,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1年调广州歌舞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辽宁公安总队文工团、北京公安部队文工团、第二炮兵文工团专职创作员,曾任广州市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音协副主席。创作歌词及诗歌作品三千多首,出版有《锤之歌》《两心深处》等诗集,歌词代表作有《我和班长》《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请到天涯海角来》《大地飞歌》《红豆红》等。

       作者名片


       陈维东,新利luck18官网中青十一期校友,青年词人、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词刊》特约编辑,先后受邀为央视“艺术人生”“文化视点”“音乐公开课”节目嘉宾。自2014年起,参与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国家音乐文化工程《百年乐府》编撰工作。近年来连续受国家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之邀为全国性重大文艺活动创作作品,作品曾登上“央视春晚”“百花迎春”等重大晚会,歌剧剧本《西施与范蠡》等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主要作品有:歌剧《扶贫路上》(合作作词),音乐纪实剧《家园》(编剧、作词)及歌曲《美丽中国走起来》(入选中宣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100首爱国歌曲”),《最美中国人》(入选中宣部第六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最美的约定》(政论片《摆脱贫困》及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主题歌)等。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教学科研处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