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滢劼: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发布时间:2020-01-0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和新利luck18官网共同举办的“2019中国文联赴德文艺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海外九期)于2019年12月在德国顺利举办。研修结束后,学员们整理笔记,结合自身工作提交了主题各异的研修心得。为使此次海外研修成果惠及更多校友,我们特选取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重庆市文联文艺工作部主任周滢劼的研修心得。

       参加2019年“海外九期”赴德国的研修培训,九天的学习时间,上课、参观、座谈、交流、讨论、小结、总结,满满当当,却又扎扎实实,真正是“累并快乐着”。

周滢劼在班级总结会上发言

       去时学中存凝

       对德国的文化艺术,概略的了解一直都有,几年前也曾在德国进行过走马观花式游览,但是对他们如何进行文艺管理,如何促进艺术的创作,如何培养人才,却知之不多。到底是什么样的做法,使德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所谓的“工匠精神”在文化艺术上又是如何体现?这些构成了脑子里的一系列问号。

       归时学有所获

       密集的学习,使我们在宏观、中观、微观方面,都从德方看到、听到、学到了方方面面。

       自信而又善于借鉴。德国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其强烈的文化自信。虽然“二战”之后的德国曾也有过对美国文化的崇拜,但是这个崇尚理性的民族擅于自省与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正是搞好文化艺术的重要前提。如今扬名世界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爱乐乐团、歌德学院、慕尼黑啤酒节等,便是德国颇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标识。同时,这个古老的民族具有一种站位世界前沿的理念,无论是法兰克福艺术家中心对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邀请、对先锋艺术的欢迎与接纳,还是德国自由摄影家和电影设计师专业协会的时尚思维与操作,使得德国的文化艺术既保持自身传统,又做到海纳百川。   

       自觉而又善用合力。文化艺术的发展,必须靠政府、民间、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拿民间机构来讲,德国有两万多个基金会组织,历史久远。虽然各机构各自为政,但较小的组织之间互相协作,大型、中型组织进行统领,使民间机构对政府工作、社会治理发挥了有力的补充。兵团作战,使战斗力飙升。以博物馆为例,在柏林,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岛,由5座博物馆组成。在法兰克福,有著名的博物馆堤,由20余座博物馆组成。其实,每座单个的博物馆均有着独特的功能与特点,不可替代,但这样的汇珠成串,便放大了其影响,发挥了巨大的集群效应。再以我们所参观学习的几个乐团而言,乐团重视乐手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准,对乐手的选拔机制堪称严苛,同时又特别重视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互相关怀,讲求合力,追求和谐的音质。在德国人的眼里,“工匠精神”就是高效、严谨、精益求精,是观众的口碑。由此,在德国产生了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巴代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的乐团,便不是偶然的了。

周滢劼向授课老师赠送礼物

       自由而又善长监管。培训期间,所到访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基金会与基督教文化基金化、柏林文化创意协会、联邦电影工作协会、柏林未来文化基金会等机构,都反复强调了在进行文艺资助时,对艺术家创作自由的鼓励,以及进入实施阶段后沟通协商及跟踪机制的灵活;而这样的自由度并非无边无际,看看他们在对艺术项目资助时,非常谨慎地确定项目主题、设定较高门槛、制定行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选定较多的监管机构、界定严格的审验程序,足可见德方在这方面工作的细致与精微。艺术家的创作手法是自由的,但监管机构应发挥引导和把关作用;而且在创作中,底线思维与边界意识也必不可少。

       力争学能致用

       尽管中德两国国情差异大,但在促进艺术事业发展、为艺术家的服务方面,两国的民间机构有着同样的追求。我国近年来文艺扶持方面的力度前所未有,我们在思想观念、运作模式上,可以借鉴德方在审慎与灵活上的统一,让资金用好用活,切实用在刀刃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文化战线提出了四力的要求: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际上,走出国门,进行比较、鉴别与思考,正是“四力”的检验与提升。我们力争将所学所思能与实际工作相贯通,使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名副其实,“海外九期”,解惑释疑,扩容长识。在期待中开始,在欣慰中结束,在实干与探索中还将会有新的开始。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分享到:

上一篇:张海英:提高新时代文艺管理能力和水平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