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伟:在文明互鉴中汲取养分
发布时间:2020-02-1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主办、新利luck18官网承办的“2019中国文联赴德文艺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海外九期)于2019年12月在德国顺利举办。研修结束后,学员们整理笔记,结合自身工作提交了主题各异的研修心得。为使此次海外研修成果惠及更多校友,我们特选取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时任黑龙江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现任黑龙江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计世伟的研修心得。

计世伟(右)向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明月入怀》

       2019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海外九期高研班。培训期间,既有前往德国文艺领域的协会、重要文化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基金会等地进行参观考察、交流学习,也有临时党支部活动、班会和学习讨论,培训内容涵盖了影视、杂技、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涉及新文艺群体、文艺维权、政府资金投入和管理、市场运作和拓展模式、基金会发展等文艺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我认为,海外九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海外九期在京召开了行前教育,对培训任务和学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明确了纪律和规定;在德国培训期间,临时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支部活动,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

       二是把吸收先进文艺管理理念和经验作为重要任务。德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德国的管理则具有很严谨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在文艺的管理和发展上,不仅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更主要的是立法严谨,文艺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证并促进了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三是把课程设计与学员需要有机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组团以来,文艺研修院精心组织问卷调查,全面把握学员所需,无缝对接德国培训机构。作为学员,我觉得接地气、很解渴。

       四是把提高学习质量作为培训的主要目标。通过严密的组织工作、生动的现场教学、活跃的互动交流、严格的教学评估,我对德国的文化艺术发展面貌,特别是法兰克福和柏林这两座城市的文化组织和团体的现状有了多角度的了解和感受,对德国城市的文化发展品质、先进的文艺管理经验、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中西方的交流中互鉴、火热的培训中互学、愉快的生活中互帮”的效果。

       五是把增强团队意识和纪律意识作为学习培训的必修内容。海外九期明确了班委会和支部的职能,细化了班委会成员和各组组长的管理责任,强化了统一领导的刚性约束。通过每日打卡、每日报道等有效措施,大家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纪律意识,也让我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回顾近两周的培训,我的收获如下: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这次培训,通过支部活动、实地参观、交流学习、比较分析、历史思考等,我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通过参观学习,我认识到,德国严谨的管理理念、严格的行业自律、强烈的创新意识、前卫的设计理念等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和借鉴。三是注重发挥文化在国家和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无论是政府注资直接管理,还是民间自发成立的文艺组织和机构,德国各级政府都会通过项目制的方式予以扶持。比如,成立协会或俱乐部,加强对新文艺群体的凝聚和管理;建设博物馆堤岸和博物馆群,注重历史性和差异性;通过资助文艺院团和艺术组织,宣传德国理念和价值观,力度大,传播力强。四是注重做事情的质量和效果。一年产假、站立讲课、不讲排场、遵守交规等等,这些细节看似很小,但却传播了德国节俭、务实、敬业、严谨和创新的精神。这种用实际行动和效果“讲故事”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我作为一名文艺管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把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文联改革和文艺发展的实践中去,在文明互鉴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讲好中国故事,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刘怀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