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二期 | 学员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2-04-0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3月28日至29日,中国文联第二期新文艺群体网络培训班先后邀请到新利luck18官网特聘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一级编剧罗怀臻,党史专家、编剧、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平平,新利luck18官网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为学员作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课后,学员表示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罗怀臻在线授课

作为研修班的第一堂专题讲座《编剧的跨界融合创作》,罗怀臻结合多年来跨界创作的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作品案例,细致地阐述了跨界融合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创作经验,点燃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陕西韩城故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兰博:今天听了罗怀臻老师的授课,跨界创新,让我深受启发,老师讲到如何把文化与旅游结合在一起,促进文旅融合,让我联想到我们陕西省韩城市文化名人“司马迁”,也可以创作这种“文旅剧”,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出来,创作、策划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福建厦门行界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徐艳林:听了罗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也引发了自己关于艺术创作和表演方面的很多思考。以往对于“跨界”概念的理解还是单一的,今天对“艺术表达”“时代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创作及表演理念的时代格局”“守正创新”等一系列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体会,对于像我一样坚守在创作一线的编创者来说,无疑是对自身创作思维的一次有意义的开拓和指引。罗老师谈到:“一定要有率先探索的意识。”作为艺术创作者,只有不断深入生活,不断反思求索,才能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取得收获。

北京金玲魔法世界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宝:赋予久为流传的内容新的形式表达,给予观众新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是重要的艺术创作发展道路。从不同表演场景集中到剧院的艺术演出形式,虽然促进了艺术的演艺市场化,但也出现同质化现象,削弱了艺术的特色,要还原艺术的浓度有时候正是要跳出“现代化”的剧场环境,也许是值得思考的发展途径。

龙平平在线授课

龙平平讲授的题为《如何让现代青年喜欢红色文化》的案例分析深受学员喜爱。他结合其创作的《觉醒年代》《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两部电视剧作品,分别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史”还是“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怎样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等方面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

四川自由职业编剧秦琴:通过龙老师的分享,深切认识到“红色作品”要引起当下青年观众的喜爱,不仅依赖于丰富的历史知识,深耕历史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懂青年”。不仅懂历史背景下的时代青年,更懂当下青年观众对于家国的热血与深情。在读懂时代青年的基础上,用“年轻”的视角向年轻人展示革命历史和时代情感,与青年共情,与观众共鸣。我在未来的创作里视野要更开阔,思维要更大胆,下笔要更谨慎。

福建三明融合舞艺传媒有限公司舞蹈编导张杨:听完龙老师的课,我对如何结合史料进行再度创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红色文化被年轻人所接受,光有历史是不行的,要从史料出发,提取、凝萃,汇集成故事,要有起承转合,有大起大落的剧情,要有形象生动的人物,将书本上的人物跳脱出平面,有血有肉,立体地展示在群众面前。创作是自由的,但也是有限度的,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用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史实呈现出来,改观年轻人对于历史无趣的刻板印象,使他们乐于接受、乐于分享、乐于学习历史,这也正是创作的魅力。


甘肃多彩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导演高文光:龙老师讲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本质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剧”,但要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严格把握艺术创作与史实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尊重既定的历史认同,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历史上重大影响的事件、会议、人物、决策、时间、地点、过程等都必须真实,有依据,而且不能是孤证。要按照文艺创作的规律合理编制剧情,根据合理剧情虚构人物,不能照搬书本、概念。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的结合,是重大题材创作的重要手段,是出精品的重要因素,这些观点让我备受启发!

宋宝珍在线授课

宋宝珍在《浅谈经典小说的戏剧改编》专题讲座中,向学员们介绍并评析了由中外经典小说改编的话剧作品,结合案例《家》《骆驼祥子》《雷雨》等,使学员们了解经典小说改编为话剧作品的主要方式,并总结了经典小说的戏剧改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湖南爱普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团长、编剧、导演胡晓波:对于改编曾有过困惑,困惑之原由是身边所见剧目大部分来自于改编,不禁会问:难道不改编就写不出新东西了吗?到底是因为改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离触碰“成功”的距离更近?还是因为改编至少比自己打地基建高楼来的更容易?今听宋宝珍老师一课,打开了我的心结。经典之所以经典,是经过了时间验证的文化瑰宝,将经典传播开来是文艺工作者极其重要的工作。而经典小说的改编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源,同时改编不意味着流于表面,全盘无脑接受,是需要融入改编者的智慧和心力,是需要予以创造性的设计,是需要进入时代的审美之区。当然,作为艺术创作者,个人以为,改编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能力,原创出经典作品,更是艺术从业者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小饼干培训学校董事长兼校长纳家木紫:好的作品不是一时兴起,灵机一动就创作出来的,必须靠长期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管什么类型的作品,要有铺有垫,有合理的中心思想。通过作品让观众有所思有所想,不能漫无目的地表现,苍白无力,这将失去艺术作品的重要性。那么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表现形式就至关重要,这就考验作者的“四力”了。结合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把不同时期想要给观众表达的思想用精良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

河南千星影业编剧、导演郭寒冰:宋老师的讲座让我了解了从小说到戏剧的改编,文学作品到戏剧作品、影视作品的改编中相通的改编手法和规则。小说、戏剧、影视则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小说的语言是以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抒发情感,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戏剧的语言是以优美的韵律和观感抒发情感,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而电影则是通过声光影的立体语言来抒发情感,以调动观众情绪。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张会卓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