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成功要素
发布时间:2015-04-0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歌剧魅影》作为音乐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舞台艺术创作者们来说有众多可学习和借鉴之处。在去年举办的中国文联第六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导)高级研修班(简称中青六班)中,文艺研修院组织学员对该剧进行了案例分析,采取互动研讨、群策群力的方式,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共同探讨《歌剧魅影》的成功因素。

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引导学员对音乐剧《歌剧魅影》进行案例分析

学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达成共识

学员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观点

首先,它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面目可怖、性格冷酷的剧院幽灵爱上了善良美丽的女演员克里斯汀,不择手段把她培养成为剧院的首席并占为己有,然而克里斯汀却心有所属。三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最终在爱和人性的光辉中得到化解。单纯善良、楚楚动人的克里斯汀,身世不幸、才华傲人却冷酷残忍的剧院幽灵,以其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情感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歌剧魅影》剧照

其次,它的音乐震撼人心。《歌剧魅影》的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剧大师,他创作的音乐通俗而不庸俗,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在旋律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整体上沿袭轻歌剧的基调,又加入摇滚节奏、流行旋律,使观众不会觉得艰涩沉闷;在戏剧感上,音乐创作与故事紧密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流畅的主旋律贯穿全剧,同时通过变奏表现不同的情绪。音乐或推动故事发展,或跟随故事情节变换,在神秘、浪漫、惊险甚至诙谐等多种风格中游刃有余地转换,深刻表达了剧中人物的悲喜,营造了引人入胜的氛围;从画面感上看,它的音乐和舞美在风格上实现了完美统一,即古典与现代的结合,音乐与舞美融合为统一的语汇,为整出戏剧服务。

第三,精美绝伦的舞台效果。《歌剧魅影》每场演出有130名演职人员直接参与,需要14名化妆师、22次场景变换、230套服装、281支蜡烛、250千克干冰。《歌剧魅影》的导演哈罗德•普林斯和舞美设计师玛利亚•比昂松再现了巴黎歌剧院的富丽堂皇,还在舞台上下设计了重重机关。例如歌剧院大吊灯,剧中有吊灯坠落的情节,舞美将吊灯设计在了一楼观众席上方,吊灯就在观众头顶坠落,最后时刻制动停止,使观众们切身感受到剧院幽灵创造的恐怖氛围;再如为了展现剧院幽灵幽暗神秘的地下王国,剧组在舞台上挖了一个人工湖,剧院幽灵带着克里斯汀,划着船穿过波光粼粼的湖面来到地下王国,此时四周缓缓升起巨大的烛台,营造出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华丽精巧的舞台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震撼感和难忘的视听体验。

《歌剧魅影》剧照

第四,演技精湛的演员。音乐剧对演员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需要演唱、舞蹈、表演技巧兼具。《歌剧魅影》剧中的演员具备了这样的要求,每一位演员都能够对自己所演绎的角色进行深入诠释,不仅主角如此,即便是配角也毫不含糊。高质量的作品呈现离不开每一位演员的全心投入。

最后,除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外,《歌剧魅影》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它高超的市场营销手段。首先需要明确,音乐剧营销具有不同于其他商业领域营销的特点。卡麦隆•麦金托什作为金牌音乐剧制作人,在音乐剧的市场营销上具有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此外,驻场演出的机制为它培养了大批观众群,巩固了Phans群体(Phans为《歌剧魅影》爱好者的自称,是phantom和fans两个单词的结合),产生品牌效应,形成了营销的良性循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