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最美最好的艺术在民间
发布时间:2015-06-1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11日下午,研修院组织中青八班全体学员到韩美林艺术馆参观,并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仔细观摩了馆藏作品,认真聆听了韩美林老师关于“艺术创作与创新”的精彩授课。

年近八旬的韩美林老师精神矍铄地站在讲台上,结合亲身经历,围绕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趋势、艺术的跨界融合、艺术家的自我修养等话题进行了生动、精辟的阐述。在与学员交流时,他还走下讲台,拿起画笔亲身示范,使学员深受启发。

韩美林在讲课中

【“下去”才有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

韩美林也在讲课中告诉学员,“最美、最好的艺术在民间”,艺术家一定要“下去”,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才能源源不断地汲取创作的养分和灵感,滋养自己的艺术生命。韩美林说,“上苍告诉我:‘韩美林,你就是一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因此,韩美林每年都带领他的创作团队“下去”,和民间艺人、传统工艺厂的工人同吃同住,交流创作,帮助试验改良传统工艺,义务为民间艺术家提供创作指导和扶持。韩美林“艺术大篷车”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38年,行程35000公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通过“艺术大篷车”采风活动,韩美林不仅做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还将自己的作品回馈给了人民,同时也在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方面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时代要求艺术家要做“杂家”】

韩美林指出,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在信息时代,艺术家应该成为一个“杂家”,要广泛涉猎,什么都要懂一点,主动求变,从其他艺术门类吸收营养,博采众长。艺术家不能再走从前那种“专家”的道路了,一心一意从事单一艺术门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做“杂家”,就当不了现今的艺术家,就跟不上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艺术家不跟着走是不行的。

韩美林同中青八班学员进行交流

【中华传统文化不可能被替代】

韩美林表示,中西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文化是替代不了的。什么都可以全球化、国际化,但艺术不行。艺术就该强调个性、独立性和民族性。上帝给每个人发了一份证书,这份证书就是尊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尊严,就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尊严一样。如果我们的艺术没有自己个性、独立性,那就谈不上尊严。当年徐悲鸿、刘海粟等留学归来的大艺术家,都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文化艺术。如今有些人否定中国的文化艺术,甚至认为其不值一文,试图用西方的艺术来替代中国的艺术,这些想法和做法是可悲的。

韩美林即兴创作为学员做现场教学

【有多少积累就下多大的雨】

“有多少积累,就下多大的雨,积累少了,打打雷就算了。”韩美林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学员,要提高艺术修养,扎实打好底子功。他谈到自己6岁开始练习书法,写了70年,才敢把作品拿出来展。说起创作与沉淀的寂寞与艰辛,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个世界多好玩啊!但是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宅男,每天趴在案上写,胳膊都磨破了。但是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美给人民。为了艺术,我甘下十八层地狱。”

有学员问到:“您的从艺经历如此的曲折坎坷,是什么力量支撑您一路坚持下来?”韩美林答道,“我一直秉持4个字‘绝不言苦’。苦难、羞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而不是鲜花与掌声。”

作者:中青八班学员、山东商报社首席记者吕廷川

韩美林与中青八班学员合影

名师简介

韩美林,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作有:书法作品古文字集录《天书》,巨型城市雕塑《钱王射潮》、《钱江龙》、《火凤凰》、《凤还巢》、《五云九如》、《大禹耕田》、《迎风长啸》等,设计作品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徽、奥运吉祥物福娃等,出版作品集《山花烂漫》、《美林》、《韩美林自选雕塑集》,散文集《闲言碎语》、《韩美林自述》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