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八班学员论坛(四):艺术的跨界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5-07-0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29日上午,由中青八班第二组学员策划开展的最后一次学员论坛围绕着“艺术的跨界与融合”这一主题在小会议室举行。由杨向宇主持论坛并做主题发言,李静和杨景初作为主讲,分别从书法、摄影两个领域出发,阐述了自己对艺术跨界与融合的理解。

学员论坛现场

杨向宇:跨界是一种综合创作

界是一种距离,是雷池是壁垒,城里的人不出去,城外的人不进来。跨界是超越,是穿越,也是突破。跨界看似“不务正业”,但其实是自由自在、没有条条框框的综合创作。

一、要界干什么

无规矩不成方圆,界可以保持个性使个体更独立更鲜明,像颜料盒。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有界,保持一种距离,良好相处。界能使物与物之间保持一个平衡。艺术家在大量吸收别人和借鉴别人的东西后一定会和他们划清界限,让作品增加深度的同时留有个性。

二、为什么跨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鸟知道热的时候在北方,冷的时候到南方,这是一种跨界。手机的全称是手上电话机,它的功能是打电话,可是它现在除了打电话外还可以拍照,还可以当手电筒,还可以当字典,甚至还可以防身,这么多的跨界是适应时代的发展。歪打正着,人挪活。“不务正业”才能不误正业。人类通过鸟的翅膀发明飞机,通过小草发明锯;君王通过下棋通晓治国安邦的道理,大禹通过小孩在地上玩泥巴得到治水的启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界合作对于艺术家的益处,就是让毫不相关的元素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跨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别人的优势来补充自己的劣势,跨界是为了借智。

杨向宇(左)与李静(右)

李静: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跨界与融合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从这一角度来讲,艺术是无界的,目的都是表达人类的情感、观念,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使各艺术门类的融合成为可能。作为艺术中“界”的划分,实际上是不同艺术门类的界定,是知识系统化的科学分类。不同艺术表现手段、方法或者艺术语言(形式与内涵),将一种艺术与另一种艺术区分开来。作为书法艺术也是如此,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笔墨语言,是形式与内涵相统一的一门艺术,在继承中求发展,推陈出新。

二、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美术、摄影)的跨界与融合。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美术、摄影)的融合在理论上分为内涵与形式两个层面的融合,实际上二者往往是统一的,异曲同工。在精神层面(内涵)又可细分为情感表达、哲学深度(阴阳、矛盾)、价值取向(浩然正气、正大气象、大气、正能量等),形式上、技术上的借鉴同样可以分为构图(主次、疏密、虚实)、语言(点、线、面)、节奏(快慢轻重、韵律、色彩、时空、秩序、质感、停留)这几个方面。

三、融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度”的把握。首先,一定要坚守核心与本质,根本的、灵魂的东西不能融合掉。不能变成大杂烩,迷失方向。其次,要融合得和谐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语言与情感统一。最后,表达真善美,统一于美的原创之中,格调高雅,境界不俗。

清明上河图(局部)

书法艺术具有深厚的传统基础,是讲究传承的艺术,同时书墨当随时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杨景初:摄影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影像艺术到了成熟期,便进入了自觉发展与进化阶段,形成了以完全的图像-观念共同构成的理论方法。这种造像方法由点到面,更加强调当代性和观念性。同时,国际化进程不仅影响了影像艺术,也是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也就是说,国际化进程下的当代影像艺术将成为书写美术史的下一个重要课题。打破固有模式、冲破原有界限,通过解构、重组,运用创造性思维,汲取跨界带来的新动力、新方法,必将是未来的新趋势之一。略带“熟悉的陌生感”将使中国文化艺术持续绚烂于世界舞台。

杨景初发言

【结语】

跨界就是用多角度,多视野去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跨不跨界,跨不跨学科,其实是表面现象,利用不同艺术形态之间的空档,不失为出新出彩的创作思路,比如绘画和摄影、雕塑和装置、影像和行为等等。跨而兼成者乃真正跨界,难跨的是观念之界。

(统稿:中青八班学员、四川省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四川省漫画家协会副会长杨向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