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三期:日本四季剧团成功经验分享——海外音乐剧引进与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5-10-2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0月20日和23日,日本四季剧团首席运营官、国际部及制作部部长田中浩一及四季剧团舞美总监近藤建吾分别就“海外音乐剧的版权引进与本土化制作”与研修班学员分享经验。

四季剧团从20世纪70年代起引进海外音乐剧,今天已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剧团体之一。从早期引进的音乐剧《西区故事》《耶稣基督巨星》《群舞演员》《艾薇塔》,到20世纪80、90年代达成长期公演的《猫》《歌剧院魅影》《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再到近年引进的《妈妈咪呀!》《巫姬》《春的觉醒》《音乐之声》等等,各种风格迥异、在欧美具有代表性的人气音乐剧,在四季剧团几乎都可以找到,四季剧团已跻身世界一流音乐剧“联盟”行列。

田中浩一

“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

四季剧团从最早引进国外的音乐剧作品开始,除坚持选择能展示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为主题的作品外,始终坚持一个最基本的路线,即本土化制作。采用本土化制作,既降低了成本,也符合当地观赏习惯,更重要的是尊重日本传统文化。这也是四季剧团创始人浅利庆太一贯倡导的戏剧艺术价值观。

要想让一部作品扎根于自己的土壤,必须使用本国的语言,所有的剧目都用日语演出,使观众能够真正融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对剧情的理解没有任何语言方面的障碍,才能更好地感动每一位观众。

四季株式会社首席运营官、国际部及制作部部长田中浩一说:“四季剧团是以艺术表演团体直接面对市场的方式,将原创音乐剧演出和购买版权、引进世界经典音乐剧演出并行。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这是四季剧团始终坚持的方针。”为确保每一句台词清晰动听地传达到每一位观众耳朵里,四季剧团在演员台词训练方面,除发掘日语特点,采用独特的发音训练方法母音法、呼吸法、断句法外,更针对英美与日本的文化差异,把引进剧本本土化问题放到首位,剧本翻译更贴近日本文化元素。田中先生举例说,如《阿拉丁》剧情中的抒情场景,为适应日本人含蓄的性格,剧情都做了相应的铺垫,他还亲自写了几段台词,特意飞到百老汇与原作者商谈,并坚持这种修改。实践证明日本观众听了这段台词,都被深深感动。此外,四季剧团在各地演出时,尽量选用当地出身的演员出演角色,1988年《狮子王》上演后,剧中的角色猫鼬丁满每到一地都说当地的方言和俚语,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近藤健吾

“将本土化做到极致”

已在四季剧团工作27年的舞美总监近藤建吾讲到:“从舞台装置、道具到舞美设计,四季剧团在引进海外音乐剧时均坚持当地制作,堪称做到极致。”在舞台设置方面,四季剧团日文版《猫》剧的舞台不仅结合了纽约和伦敦舞台的优点,还将日本歌舞伎《四谷怪谈》等剧中使用的佛坛等也活用在舞台上,增加了日本元素,使观众产生亲切感。在道具本土化上,四季剧团的工作人员也下足了功夫。《猫》剧在日本静冈县演出时,剧场中的垃圾场景里多了静冈特产——静冈茶、高原啤酒等,到了广岛更有趣,当地百货店特意制作了顾客购买商品后赠送的“猫”纸袋,工作人员在“猫剧场”的“垃圾”中,也放入了当地百货店的购物手提袋。《小美人鱼》剧的舞美设计增强了海洋的深邃感、广阔度和丰富多彩。在引进剧目角色造型方面,舞美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剧情和亚洲演员的形象特点,在化妆、服装上进行本土化改进。

“坚持产业化运作”

四季剧团不仅仅是将眼光放在引进原版演出短期盈利的行为上,他们在完成了初始商业化操作后,将目光和投资转向产业化运作模式。“本土化”和“严谨的复制”,看似矛盾的两个事物在四季剧团里和谐统一,如《猫》、《歌剧院魅影》、《狮子王》,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剧目《妈妈咪呀!》等都是鲜明的例子,因此这些引进的剧目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如今,四季剧团已经拥有8个专有剧场,到2017年将增加到10个。共有作品156部,包括话剧、音乐剧、儿童剧,剧种丰富并拥有原创版权。可以在几个城市同时上演多部不同的戏剧,拥有近19万喜爱四季剧团的会员观众,从一个本土小剧社发展到国际知名剧团,四季剧团海外音乐剧版权引进的成功本土化,在日本演艺界也是前所未闻的一次创举,成就了四季神话和传奇!

作者:四川曲艺家协会秘书长 李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