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一期 | 学员讲坛(一):关于戏剧制作与运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1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编者按:5月13日至29日,由中国文联主办、新利luck18官网承办的“中国文联第一期舞台艺术制作人高级研修班”(简称制作人一期)顺利举办。研修期间共开展了六场学员讲坛,学员们畅谈舞台艺术创作、制作的经验与思考。今天与大家分享戏剧领域部分校友的发言摘录。

闫玉静发言

       河南省天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闫玉静以项目书的形式对她制作的话剧《天黑的很慢》作了详细介绍:话剧《天黑的很慢》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的同名小说,变老并不是悲惨的事,而是像夏季的天黑得很慢。该剧共有三大亮点,一是改编自名家之作,文本基础扎实。《天黑的很慢》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老龄社会的长篇小说,并荣获“亚洲周刊2018年度十大小说”、“首届南丁文学奖”等奖项,为话剧改编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契合当下社会热点,关注现代人群困境。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剧中的父女二人在各自独立又交互的生活困境中共同探索人生的边际;三是青年主创实力演绎,凸显年轻一代视角。该剧目主创人员均为“80后”人群,置身于老龄社会当中,面对身边渐渐老去的父母,他们有何反应和思考?当曾经“无所不能”的父母对子女的人生难题也开始表现出“束手无策“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人事代谢,往来古今,我们生生不息,因为爱温柔有力。

马劲发言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的编剧马劲与大家分享了他从事话剧行业的原因以及对吉林省话剧发展的思考: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但是我从小就喜欢戏剧。大家知道,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我小时候生活在离长影很近的吉林省戏校,五岁的时候还参演过《西游记》,当时被大人带去,饰演红孩儿身边的一个小妖怪。这当然是一个很偶然的经历,也没有因此改变我的人生道路,我还是依然每天练习钢琴,学习音乐。回到这个话题,我为什么做话剧?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一样的答案,那就是喜欢。除了喜欢之外,我觉得戏剧是高级的审美享受,不应该只存在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为什么长春不能有自己的话剧呢?所以,我想在长春做我们自己的原创小剧场话剧。

       但做话剧也是艰难的,我的编剧是我的亲人、朋友、同事,而导演就是我自己。我的演员有普通的戏剧爱好者,但主要还是大学里表演系的学生和老师。由于长春的小剧场话剧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跟我一起做话剧的人都怀揣着一个做原创话剧的梦想,我们都希望长春的话剧市场能够培养、建立起来,形成健康有序的常态化发展,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做小剧场话剧。

张欣发言

       青岛市话剧院实验剧团团长张欣对剧团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提升思想性。青岛话剧院有着优良的传统,需要我们在新时期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只有形成薪火相传的氛围,才能够将企业文化做得更加扎实,从而为其它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二是聚焦业务性。要充分挖掘本团队的优势资源,在剧本二度创作方面发力,在不断把握本地观众心理的过程中,强化品牌影响力。对于演员来说,要坚持以群众审美变化为中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将好剧本在舞台上呈现给更多观众。三是把握经济性。完善和优化营销机制,对于团队发展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在文化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的公司参与到竞争中来,只有不断借势互联网进行营销和宣传,才能够更好地树立起品牌影响力。

 编辑/摄影|文艺研修院 邹晗

编发|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