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六期 · 奇妙夜 | 从摄影展入选作品谈策展实践中遇到的人格权和道德伦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2-04-2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4月15日晚,策展六期奇妙夜第四期在线上如期举办。本次活动由策展六期第三组负责,三组成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南京欣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澍担任主讲人,分享的主题是《从摄影展入选作品谈策展实践中遇到的人格权和道德伦理问题》。

蒋澍首先讲述了他对摄影的理解,他认为摄影作为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同时也是摄影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工具。摄影工作者应该透过镜头让观众感受到纯真、善良、和谐和友爱,观众通过影像看到的则是摄影师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文化沉淀和人文关怀。

▲蒋澍摄影作品:《想象空间》

围绕如何处理在摄影展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蒋澍与学员们分享并探讨了摄影展览中涉及到的“四权”,即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蒋澍结合近期自己从事的工作,为大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并重点分享了关于肖像权的法律条文。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重新定义了对肖像权的保护,删除了“以营利为目的”的侵权构成要件,是否构成侵权取决于肖像能否被识别及是否取得肖像权人同意。

蒋澍以《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为例,介绍了自己在展览中遇到的残疾少年儿童摄影方面的问题。蒋澍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蒋澍说道:“在近些年的策展实践中,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把目光投向残疾少年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用镜头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记录他们的成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孩子身上值得我们赞颂和感动的精神,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阳光和人生的希望。但是他们往往对拍摄残疾儿童时应该具备的法律常识掌握不足,对伦理道德底线与防范之类的问题了解得不够全面,这就有可能造成侵犯残疾儿童的权益。”

▲蒋澍摄影作品:《博物馆头脑风暴》

因此,要在追求相对真实的前提下,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避免侵犯隐私,如在拍摄中利用障碍物遮挡,让被拍摄对象背对镜头、戴面具,利用昏暗光线拍摄主体、虚化镜头,通过化妆造型等多种方式来保护被拍摄对象不被曝光。蒋澍认为,摄影师在主题切入角度的选取、情感把控、个人思想表达等方面应与被拍摄者之间建立一个平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充分把握好“度”的标准,通过影像让社会更加关爱、尊重和支持残疾少年儿童,这样才能拍摄出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

▲蒋澍摄影作品:《艺术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发扬中国文化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摒弃畸形审美倾向,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

分享结束后,学员们在微信群内反响热烈。青岛市美术副研究馆员孙堃说:“蒋老师在分享中涉及到的伦理部分其实已经超出了法律,感受到了他在策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甘肃省文联省美协秘书长张芳说:“这是有温度的分享,兼具自然的真实与人文关怀”。

文字 | 策展六期三组 黄晶晶

图片 | 策展六期三组 蒋澍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刘怀彦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