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六期·奇妙夜 | 版画的地域性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16 发布人: 字号: A A A

8月12日晚,策展六期奇妙夜第20期如约举行。本次活动由策展六期三组主持,主讲人是三组成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谭浩楠。谭浩南的分享题目是《版画的地域性传承与发展策展浅谈》。

谭浩楠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版画。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具体来说,就是以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版、木版、纸版、麻胶版、塑料版、绢网等不同版材上通过绘制、雕刻、蚀刻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印刷出来的图画。中国版画创作所表现出的独立的民族意识与成熟感,使其成为中国美术中充满活力的画种。

李彦鹏版画作品《暖冬(十一)》1996获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银奖

随后,谭浩楠为大家讲述了版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作为木刻版画的发明国,其渊源上溯到两千余年以前,其间经历了唐代的普及、两宋金元的全面发展,直至明清的鼎盛时期,清末因石印等新印刷技术的传入使木刻版画走向衰微。我国现存最早且有款刻年月的版画,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启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崭新历史。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版画家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和平安定的环境为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各个地区的版画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创作技术和模式。谭浩楠以河北版画近年来的发展,分享了他对版画地域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据谭浩楠介绍,河北版画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繁荣发展,出现了特定的区域群体性版画创作团队,他们成为了河北版画的中坚力量。1996年,河北版画在“第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时达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展览入选的河北版画作品多达24件,获奖作品4件。近年来,河北美术家协会组织了一系列关于版画的活动,如2016年,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组织实施的“走进太行——全国版画名家河北古村落采风系列活动”,邀请全国知名版画家走进河北古村落,为太行文化和古村落的风采进行宣传的同时,也为河北版画家们创造了向名家学习的机会,为河北老中青三代版画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更为促进河北省版画创作与美术繁荣提供了动力。

袁庆禄版画作品《备冬草的牧羊女》2000年获文化部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作品展金奖

谭浩楠说:“作为版画人,或者说作为版画策展人,不应该满足于一个展览,应该用更为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某个群体的发展和传承,我觉得这才是策展人存在的价值。我自己就经常与身边的师友探讨河北版画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策略。”面对河北版画创作动力不足、年轻创作人才较少等问题,谭浩楠通过策划《首届河北省小版画作品展》《华唐印象——河北省版画作品展》等,对河北版画群体进行摸排了解,同时给年轻的版画创作人才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对版画创作充满信心。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北推出了一批年轻版画家,他们语言丰富、技法娴熟、观念新颖、画面独特,在全国性展览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呈现出了河北版画的新形象。

分享结束后,学员们在微信群内展开了热烈讨论。青岛市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孙堃说:“感谢谭老师的分享,让我们上了一节详实的中国近代版画历史课程!”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荣说:“非常感谢谭老师精彩又专业的分享,让我对版画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从版画的历史到今天的发展,谭老师详细地讲解表现出其娴熟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理论水平,跨领域的学习更加丰富了我的知识面。”

文字 | 策展六期三组 杜建霞

图片 | 策展六期三组 谭浩楠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刘怀彦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