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策展班学习录|武小川、彭锋、张子康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3-09-13 发布人: 字号: A A A

9月9日至10日,著名策展人武小川、彭锋、张子康分别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中青年视觉艺术策展人培训》的学员作了专题讲座。


△武小川授课


9月9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副校长武小川教授,以《从历史现场到社会现场》为题,为学员们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他系统梳理了艺术介入历史和现实的学术脉络,分享了多个艺术与社会发生关系的实践案例,特别是他所创办并策划的5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深入解读其理念,强调“艺术节是召唤、是发声,更是呼朋唤友式的文化行动”。武小川指出,艺术家是“先锋”,是特立独行的发现者、挖掘者,他们会先于大众发现和挖掘生活之美、乡村之美、山川之美,重新审视生活、生命和自然的意义。策展人要思考如何让艺术和教育回到地方,进入现场,投身生活,完成艺术社会的双重价值实现。


△彭锋授课


△彭锋院长寄语


9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彭锋以《自上而下——我的策展经验》为题,详细介绍了艺术学的三个维度和艺术策展的四个维度,并以多年来的学术理论研究和艺术评论成果为基础,结合自身为国内外艺术家策划的个展与群展案例,特别是担任第54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总策划时的境遇,全面分析了策展背后的故事、策展思路、设计理念以及可能影响策展的风险因素等内容,带给学员们深刻的启发。


△张子康馆长授课


△张子康馆长寄语


9月10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以《面对当下美术馆展览策划的思考》为题,分别从“美术馆与展览”“在地性与国际化”“艺术与科技”和“智识与创造力推动”四个方面展开分享。他表示,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既是一种有形的物理存在,也是内容生产、审美观看、展示交流和艺术教育的发生场所,形构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以至一个国家的精神空间、历史空间和美学空间。展览策划要引导观众形成知识生产和文化建构,策展人应该是时代文化与精神的引导者和反思者。张子康分享了“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安尼施·卡普尔个展”“西海美术馆开馆首展:超越”等策展经历,并与学员们就培养新生代策展人、展览的视觉营销、公共审美教育等展开问答交流。


学员打卡

居煜衡:武小川老师通过自身的创作和实践经验,让我们进入到关中艺术的世界。从艺术社会学到社会性艺术,他强调了艺术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思路。这场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更是一种传递人文情怀、记录乡土文化的力量。


李悦:彭锋老师用多个经典策展案例,阐述了自上而下的策展方式,强调了跨学科交融能丰富策展视角,提升展览的深度和广度;倡导尊重和借鉴传统美学价值,深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美学观念和思想,才能做出好的展览。张子康老师强调了美术馆对于社会的意义,美术馆是向公众传播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场所,而好的展览就是传播的具体形式。


周洁:彭锋院长从多维度阐释艺术学,并以学术策展为主线,结合案例分享策展经验,让我认识到跨学科策展和加深对艺术家了解的重要性。张子康馆长讲述了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品牌定位、引领作用等,强调策展要与时俱进。专家们视野开阔,理论水平高,又注重策展实践,使我受益良多。这次学习使我看到,要做好策展,需要扎实的艺术理论基础,敏锐的跨界视角,深入对艺术家的理解,与时代高度契合。我将继续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求新求变,以开阔的视野做好策展。




撰 稿|吴   磊(学员)
摄 影|范顺赞(学员)  
编 辑|方梓熙(学员)刘怀彦  石   琳    
编 发|路   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