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杨洋作品获第十二届上海“玉龙奖”
发布时间:2020-12-23 字号: A A A

       12月16日,第十二届上海“玉龙奖”珠宝玉器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我院领军一期校友、杨氏微雕第四代传人杨洋斩获三项大奖:玉雕作品《司马光砸缸》获金奖和“最受公众喜爱作品奖”,《偶来松树下》获银奖。上海“玉龙奖”评选自1996年开始,评选标准为“选料精,工艺高,创意新,总体美”。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宝玉石行业的国家级权威大奖。

       获奖作品:

《司马光砸缸》

《偶来松树下》

杨洋(左二)获奖合影

       杨洋成长于艺术世家,为杨氏微雕第四代传人。其祖父杨大可谓一代微雕大师,曾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在北京故宫皇极殿举办个展,新华总社刊发通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6种语言播出长篇通讯。其父亲杨其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作品被国内外诸多博物馆珍藏。杨洋自幼师承祖父和父亲,17岁时创作的微雕作品《仕女图》在全国第二届雕刻艺术展中获奖,23岁时,她的作品《沁园春·雪》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2012年,她的作品获中国非遗大展金奖等,表现出不可多得的民间文艺天赋。

       杨洋的作品善于古为今用,能够将写实、抽象、写意等传统艺术形式运用于微雕作品创作之中,以和田玉、寿山石、翡翠等名贵材料为载体,创作出可以佩戴、行走的书画。同时,她的作品又精于工具创新,可在摩尔6-7度的硬质材料上雕刻,不仅能更好地表现诗书画印各种元素特征,还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价值。

       杨洋微雕笔触细腻,为杨氏微雕注入了女性特有的审美情趣。旅日画家傅抱石之女傅益瑶女士看了她的微雕作品,欣然挥毫赠书:心如洋洋大川,手得纤纤神韵。杨洋在2005年创作以微见长的《列宁像》,长0.527毫米,宽0.406毫米,更是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杨洋说,“这次创作的两件玉雕作品获得‘玉龙奖’3个奖项,不仅得益于‘杨氏微雕’世代相传的雕刻技艺,也得益于参加中国文联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研班后所形成的那种‘坚守传统文化立场,弘扬传统文化基因’创作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都有着永不褪色的价值。这次创作的参评作品《司马光砸缸》《偶来松树下》取材于传统文化,均系在玉石上手工雕刻而成,很好地展示了传统书画的笔韵墨趣,也体现出了杨氏微雕技艺与正确创作观念的相结合。”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近年来,杨洋刀耕不辍,她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将坚定正确的创作思想,博采众长,“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辛勤的努力。

       作品展示:

       校友名片

       杨洋,中国文联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研班校友,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省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蚌埠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市玉石学会副会长,先后被授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玉雕作品曾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金奖等国家级奖项,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非物质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长三角视觉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等大展。2016年,杨洋主持完成了安徽省级课题《研究创新硬质材料手工雕刻》。作品《岳阳楼记》获得2020年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领军人才重点扶持项目。

图文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张会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