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薪伊:“真善美”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旋律
发布时间:2015-04-2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4月17号上午,中青七班的学员们迎来了“冰山上的来客”——著名导演陈薪伊。一个上午的时间里,陈导跟学员们谈文学、谈戏剧,谈理想、谈信仰,她充满激情和感召力的演讲让学员们无不为之动容。

陈薪伊在讲座中

讲座一开始,陈导就开宗明义:“今天就是要跟大家好好聊一聊,既然大家昨天都看了《冰山上的来客》,那就请大家先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吧!”在陈导的鼓励下,大家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就自己的观剧感受和关心的问题跟陈导进行了交流。在充分了解了大家的问题之后,陈导便结合《冰山上的来客》这部剧,和自己创作时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员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

陈薪伊就学员所反映的所谓“主旋律之难”谈了自己的看法。毋庸讳言,目前,在相当一部分青年艺术家眼里,“主旋律”作品意味着创作是任务性的,从上而下布置下来的,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针对这样的观点,陈薪伊直言有些青年文艺家的思想太狭隘,既没能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去看待核心价值观凝神固本的重要意义,也没能站在艺术创作规律的角度去看待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其实,所谓的“主旋律之难”并不真正存在,虽然它的确反映出了目前在涉及这些题材时,文艺界缺乏具有艺术感召力的作品、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创作精品的问题。

陈薪伊与学员们交流

陈薪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主旋律观”。首先,她指出主旋律这个概念不应该被狭隘的理解,所有的作品都有它的主旋律。艺术创作永恒的主旋律是弘扬“真善美”,挞斥“假恶丑”,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作品共同的主旋律,也是陈薪伊自己人生的“主旋律”。陈导动情的说:“陈薪伊这一生,就是要歌颂‘真善美’,就是要批评‘假恶丑’”,她早已准备将一生奉献给这样的永恒的事业,戏剧就是她的宗教,“真善美”就是她的信仰!如果我们也能从这种高度来看待作品的主旋律,那么,所谓的“主旋律之难”的问题就立刻被消解了。

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创作和弘扬“真善美”的艺术创作是内在统一,并行不悖的,其在精神实质上同样是要歌颂“真善美”,拒斥“假恶丑”。陈薪伊反问道:“难道爱国主义精神不值得赞扬吗?难道雷锋精神不值得学习吗?”若是不问青红,只要一听“主旋律”三个字就摇头晃脑堵上耳朵,总归是一种眼界上的狭隘,精神上的浅薄。须知道,一部艺术作品的成就高低,其衡量的标准并不是这部作品是否属于所谓的“政治宣传品”或者“主旋律”的创作,而是这部作品是否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否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是否真正歌颂了“真善美”、挞斥了“假恶丑”,是否真正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最后,“主旋律之难”实际上是因为一大批粗制滥造、没能真正把握艺术规律的二流作品充斥坊间,因为没能拿出一部伟大的作品来从而给人造成的不良印象。许多人因此错误归因,认为这是因为一种题材的限制。但是如果我们客观的来看,其实“主旋律”创作往往为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题材,问题就在于能不能用好这个题材,这里考验的是艺术家的艺术素养、艺术造诣,而且,被考验的对象不止一个群体。陈薪伊指出,在她的所有创作中,她对编剧、对舞美、对演员包括对自己都是有非常高的期待和要求的,编剧能不能架设好戏剧的结构、能不能把唱词写的优美或深刻,舞美能不能生动准确表现出故事开展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演员适不适合角色设定、对角色有没有激情,导演有没有足够的智慧排除艺术创作其他的干扰因素,坚持或者迂回的实践自己的艺术追求,每一个环节都要足够出色,才能创作出一部称得上“伟大”的作品来。

陈薪伊与中青七班学员合影

 

陈薪伊,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特殊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获得者。导演作品有话剧《商鞅》、《白居易在长安》、《十三世达赖》、《辛亥潮》、《吁天》、《红楼梦》、《杏花雨》、《风声》,经典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雷雨》、《家》,歌剧《张骞》、《巫山神女》、《赌命》、《鼻子》,以及中国国家大剧院版意大利歌剧《图兰朵》、《艺术家生涯》,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京剧《夏王悲歌》、《贞观盛事》、《梅兰芳》、《袁崇焕》、《曾侯乙》等,作品涉足闽剧、黄梅戏、粤剧、淮剧、沪剧、越剧以及儿童剧和音乐剧等诸多领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