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八班学员论坛(二):中国文艺的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5-06-26 发布人: 字号: A A A

6月19日上午,由中青八班第四组学员策划开展的学员论坛围绕着“中国文艺的国际化”这一主题在小会议室举行。于晓君主持论坛,庄艳红、吕廷川、廖攀、李明、马亚飞和于晓君分别从民间艺术、摄影、书法、美术四个领域出发,阐述了中国文艺的内在特质与国际化思维。

从古至今,中国文艺一直影响着世界艺术,同时也受世界各种艺术风格的影响。中国文艺的国际化有两个层面,一是中国艺术独特的风貌和水准已经初具国际化高度,受到诸多国外艺术大师的关注与吸纳,尤其是许多后印象的作品都受其影响。二是中国艺术要进一步拓展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多举办文化节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外国受众欣赏中国艺术的心理建设等。

摄影是西方舶来的艺术,学员吕廷川从一张中国摄影师斩获国际大奖的奥运比赛照片谈起,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对在国际化语境下,中国摄影艺术如何体现民族特色,把握创作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出,在全球国际化背景之下,中国的摄影家要用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精湛的摄影技艺来拍摄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影像之美。

吕廷川(左)讲摄影

中国木偶艺术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庄晏红首先介绍了中国木偶艺术的历史和现状,然后从“中国木偶的国际性”和“ 中国木偶文化的世界表达 ”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木偶文化艺术丰富的内涵。

中国木偶艺术的传播不仅是在异域空间里展示了中国文化,更是播撒下文化的种子,在世界人民的心中留下中国民艺的记忆。木偶戏《皮影戏》、《福建木偶戏传承案例》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选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承案例。中国木偶艺术在世界各国演出、展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木偶把自身激活了的一切中国元素都浓缩在一种立体的展示之中,用这种精炼、直观的艺术语言,让人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庄晏红(左)讲中国木偶

于晓君从魏晋精神、笔墨语言与自然回归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画的内在性,独特的民族性及其所展现的世界性。“三玄”对“有无”、“言意”等哲学问题的思辩和对自然的崇尚、对生命体验的揭示,奠定了魏晋名士审美批判的前提,生发了“气韵生动”这一中国古典艺术的核心理念。由于这一精神性的追求,引发了中国绘画诸如绘画美学标准、格调、笔墨的产生。

在绘画上,西方那种现实的、科学理性的分析精神贯穿始终,从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到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显示出光怪陆离的外在艺术表象,究其实质,它所隐含的是西方美术思维的逻辑性与联系性。民族文化机制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美术观的异趣。

艺术的“气之韵”是艺术的生命现象。山水画的美不仅表现自然,也在笔墨本身。书法和绘画的结合使中国画的笔墨趣味提高,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这本身也是一种净化了的“有意味的形式”。

李明和马亚飞分别讲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及书体演变史,讲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并提出,当代中国书法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首先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是唯一没有放弃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国家,而中国书法正是以汉字为载体来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

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富强,我们的文化必将走向世界,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正如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的经济腾飞并不可怕,文化的崛起才更可怕。中国书法要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让世界各国人民来了解、学习中国书法。

精彩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作者:中青八班学员、青岛画院专职画家于晓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