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自由——韩清谈《人民公敌》
发布时间:2016-06-13 发布人: 国际研修处 字号: A A A

6月8日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青年导演韩清为澳门一期学员讲授了“不可复制的自由”一课。该课是对6月2日晚学员们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人艺)排演的易卜生话剧《人民公敌》的一次系统解读,生动再现了一部剧的前世今生。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青年导演韩清授课

专家授课

与传统意义上的话剧相比,《人民公敌》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由、放松、松弛。演员拿着台词本上台演出,排练与表演互为交叉,上一秒刚进入剧情,下一秒演员可能就会瞬间切换至排演状态,修正刚才演过的剧情,观众也随着演员的这种切换反复跳出跳进。因此观看过《人民公敌》的观众评价明显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是人艺的一次大胆创新,是一次飞跃;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是不成熟的话剧表演,是对观众不负责任,甚至有观众曾在演出期间愤然离席,要去后台找导演理论。

但这样的一种创新恰恰反映出导演思维的突破与探索。该剧是由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和韩清联合导演完成的。已经80岁高龄的林兆华导演有着许多经典的作品,但他仍然不愿意简单地重复自己,不满足于传统的话剧排演方式,在好奇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继续执着地追求着。

在许多人心目中,演员一旦站上舞台他就是角色本身,而不是自己。但在《人民公敌》的排演和林兆华的理念中,演员在舞台上永远需要保持第一自我,演员的心里有什么就能带给观众什么,这样的关系是互动的,没有观众的反馈和参与的戏剧永远都不是一部完整的戏剧。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人民公敌》带来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呈现。演员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戏剧的表现更加生动、更加直接,诚如林兆华导演所言,演员要创造自己的节奏,一名话剧演员应该是享受舞台的,而不是让舞台成为自己的一把枷锁。

这一部剧给澳门一期的学员也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学员、澳门国际书道联盟副监事长初歌今6月10日在《澳门日报》发表杂谈《在北京人艺观看<人民公敌>》。他在文中说,《人民公敌》用通俗的方式论述了哲学命题,在哲学层面上阐释了独立、自由、民主、公正等概念,在相关领域与范畴的观点,与绝大多数的哲学家相类似。严格来说,作为一部闪耀着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光辉的作品,剧作对中国现实的批判性或者远大于一百年前。

认真听课

互动提问

学员反馈

学员、澳门摄影学会理事李康说,我本身看过的话剧并不太多,但话剧《人民公敌》似乎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演员与自身的联系。韩清导演说:“自由是不可复制的”,“表现的自由,舞台空间的无限,表演的自由王国”,我非常期待她的下一部戏!传承与创新希望永远是创作的主要元素。

学员、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员老师洪振宇说,以表演者的自我实践为创作的手段,在表演中为求达到演员的自由性与角色性的离间,在演与不演之中的游走,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创作手段。

学员、中国汉唐古典舞蹈学会李政纳说,韩老师解构《人民公敌》的创作历程,回归到最基础简单的问题上,如何解放演员,如何在舞台上保留演员的自我确实值得表演艺术同仁们深思。今天学会的不只是技巧,更多的是人生态度:如何不断去探索。

导师名片

韩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要导演作品有:《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公民》、《人民公敌》、《PS-我爱你》、《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精品宝贝王国之《长胡子王国》、精品宝贝王国之《糖果城堡》、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情景剧《疯丫头》《呼噜小精灵》等,并出演过多部电影和电视剧。

相关链接

林兆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艺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兼职与客座教授。曾导演过《鸟人》、《或者还是死去》、《红白喜事》等多部戏剧。

《人民公敌》是易卜生最后一部社会问题剧,讲述了100多年前,挪威一小城浴场的医官斯多克芒的故事,这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排演易卜生话剧。

摄影:李康、陈宇秋

分享到: